第22部分 (第1/4页)

孙坚见黄巾军打算撤走,唯恐前面再有埋伏,看看天sè已晚,也就不再追赶,命令士卒快速清理战场,准备返回军营。

清理完战场,亲兵向孙坚禀报战斗结果,说杀敌一千,俘虏一百,自己死了一千一,五百受伤的。一听汇报,可把孙坚气坏了,他投靠朱俊时带着自己招募的一千多人,后来朱俊又拨给他一千五百人。现如今一战下来,死伤这么多,而且这些死亡的大都是在被敌人袭击时被羽箭shè死的,他不生气才怪。

但是生气归生气,波才早就逃得无影无踪了,他现在有气也无处发泄了,无奈之余只能令人制作担架,把受伤的往上面一放,把战死的就地掩埋,又把一百俘虏一刀一个,全部杀掉,只是把头颅砍下来好带回去邀功,然后率领军队垂头丧气的返回军营。

回到军营之后,孙坚去向朱俊禀报这次战斗的过程。他不敢说敌军和他一样只有两三千人,他说他遇上了六七千人,全部都是黄巾军的jīng锐部队,他指挥麾下士卒奋战了数个时辰,将士齐心才把敌人击溃,并斩敌一千多人云云。又向朱俊请罪,说自己有负朱俊的重托,折损了这么多人,愧对战死士卒的家人,请朱俊给予他责罚等等。

看他如此自责,朱俊反倒不忍心责罚他了,倒过来又安慰了他一番,安抚他说胜败乃是兵之常事,切莫如此自责。何况他还打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又斩敌过千,十分难得。也算他一件功劳。随后又拨给他一千士卒补齐他的折损方才作罢。

等到把孙坚安抚好之后,朱俊又把木三传来,让他作为先锋,率领麾下兵马火速赶往宛城支援秦颉。

木三领命前去准备,连夜开拔,直奔宛城。

这边朱俊又安排其他将领率兵搜寻天台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整个天台山翻了遍,也没搜寻到逃逸黄巾军的影子,只是在波才曾经栖身的山洞中找到了一些无用之物。

对这么个结果朱俊也是感到不太满意,虽然没有抓到剩余的黄巾余孽,但至少证明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汝南本地黄巾叛乱已经基本平灭,仅有小股流寇已无大碍,地方官府凭借乡勇土兵就可以把他们消灭。

于是朱俊一面上书朝廷,禀报此处黄巾剿灭情况;一面传令各营,明rì开拔,赶赴宛城。

第41章黄巾围城

() 宛城,郡守府衙。

秦颉正在紧张的指挥着家丁往马车上搬运财帛物品,一位老妇人在一个中年美妇的搀扶下从大厅中走了出来,两个小孩紧随其后。

“颉儿,你不打算随为娘一起回去看看么?”老妇人慈祥的看着秦颉问道。

“母亲大人!”秦颉听到老妇人说话的声音,连忙回身迎上前去,带着三分撒娇七分关切嗔怪的说道:“你看你,这么热的天不在室内休息,来院子里干什么?”

“婆婆是担心你孤身一人留在宛城,怕你有危险,所以想劝你一起回宜城待些时rì。”中年美妇解释道。

“母亲大人,夫人,这个你们就不要再劝我了,我作为一郡之守,在这个时候怎么能够临阵退缩呢?如果是那样,宛城这万千百姓将置于何处?朝廷大义将置于何处?我又有什么脸面去面对他们?又如何对得起秦家世代列祖列宗呢?又如何对得起母亲大人对我的教诲?母亲大人,请恕孩儿不孝,不能随您回转故里朝夕侍候您了!为了宛城的百姓,我意已决,誓与宛城共存亡!”秦颉坚决的说道。

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秦母见秦颉如此说话,已然知道秦颉是抱定必死之心了,虽说心里难过,但老妇人也是大家出身,深明忠孝不能两全,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道理。于是不再劝说什么,只是深深的看了秦颉几眼,长叹一口气,摇了摇头在秦夫人的搀扶下转身向内堂走去,转身之际,两行老泪黯然流下。

其实秦颉心里也不好受,年少时父亲早亡,整个秦家上上下下全凭母亲一人把持cāo劳,含辛茹苦的抚养他长大chéng rén,然后又通过她娘家的关系,让秦颉举孝廉,推荐他做了江夏都尉,再后来又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他直至南阳郡守。如今黄巾作乱,许多州官郡守躲得躲、逃的逃,朝廷也没做什么表示。在得知黄巾军即将攻打宛城之际,秦老夫人动了心思,想让秦颉也随她们一起离开宛城,前往家乡宜城避难。但是秦颉xìng子执拗,再加上眼前所拥有的一切饱含了老夫人的心血和他的努力,一点一滴、一丝一毫都来之不易,让他实在难以割舍。

当下强压心头酸楚,快步回转院中,督促家丁加快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