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回想过去20年经历的多次经济危机,美国经济最终仍能恢复生机,白宫的决策固然重要,但更多的人则将功劳归于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格老也因此成就了自己的传奇。

与中国央行决策体系不同,美联储主席虽由总统提名,但其具体决策不受政府影响。一般情况下,降息提息等重大决策都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投票决定,由于该委员会一年召开8次例会,因此美国的降息提息日期基本也都是固定的。

但突如其来的次贷危机,也让伯南克见识了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如前所述,伯南克曾在危机来临前信心满满地说,次贷市场不会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但随后次贷危机全面恶化,并使美国经济有衰退之虞,这打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也使许多人对其掌控经济的能力感到担忧。

当然,哈佛大学毕业的知名经济学家伯南克毕竟也非等闲之辈,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动荡,他迅速采取降息、注资等一系列手段,稳定金融市场,避免美国经济因流动性不足而变得不可收拾。

对伯南克来说,可能有苦难言的一点是,次贷危机跟格林斯潘有莫大干系,当然他本人也脱不了干系,因为在其执政之初,也是“萧规曹随”般地遵循格老的政策。

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发生后,格林斯潘主导的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实行减息政策,低利率促使美国房市持续繁荣;房价节节上升的同时,房市泡沫也为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所谓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该贷款收益高,风险也大。但在房市火爆时,一心向钱看的贷款机构乐此不疲,美国监管机构也把关不严。

美国随后进入格林斯潘和伯南克共同主导的“加息周期”,高利率促使美国房市急遽降温—2006年年初房市出现“拐点”,并随即急转直下,房市泡沫破裂,进而导致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

保尔森多次承认,房市降温和信贷问题拖累了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而且房市降温仍是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

道理很简单,房市降温对房价造成压力,房价下降则意味着房屋资产缩水,老百姓荷包干瘪,消费支出自然减少;另外,贷款者资不抵债,让金融机构也背上沉重的负担。

随着次贷危机的恶化,美国房市降温随即外溢至美国经济各个层面,但次贷危机还远未到谷底。因为按照放贷时间推算,很多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拖欠还贷高峰尚未出现。2008年第2季度和第3季度将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欢◇迎访◇问◇

第29节:华尔街冲击波(29)

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后,损失严重的金融机构惜贷成风,导致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信贷之于经济,犹如血液之于生命。如果个人和企业难以获得信贷,那么,消费和投资就难免受到抑制,并进而危及整个经济体的正常运行。

这也是为什么伯南克在降息的同时,更大程度上将注意力集中在注资方面。这就好比是治病,注资是预防性的药物,可以稳住市场;而降息则是猛药,后遗症大,不可轻易用之。

从2007年下半年的经济表现看,美联储总体上稳住了金融市场,但不曾想,这种暂时的稳定不过是更大规模震荡前的平静。

跨入2008年,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开局不利,布什虽公布1680亿美元的一揽子救市计划,但并未起到立刻安抚市场的作用。全球股市因美国经济衰退恐慌而出现连环暴跌,彻底打乱了伯南克按部就班的救市步骤。

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又爆出流动性“显著下降”并有破产之虞,利空消息使华尔街和整个世界金融市场陷入一片恐慌。最后美联储不得不启动大衰退时的救市程序,最后决定由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美联储则向贝尔斯登大幅注资。

从贝尔斯登的股价就可以看出次贷危机的凶悍。2007年3月14日,每股贝尔斯登股票价格为145。29美元,而根据摩根大通的收购决定,现在每股价格不过是2美元。让人后怕的是,中信证券此前曾拟投资10亿美元入股贝尔斯登,如果已经成交,损失将只能以惨烈形容。

如果说拯救贝尔斯登并避免华尔街崩盘,伯南克还主要使用的是注资这一快捷工具,那么面对风雨飘摇的市场形势,伯南克开启的“降息周期”则如暴风骤雨。

2008年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