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远离》作者简介

艾米·布鲁姆(Amy Bloom)在耶鲁大学教授创造性写作课程。她的作品e to Me已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A Blind Man Can See How Much I Love You获得国家图书评论奖的提名。她还是《纽约客》、《纽约时报杂志》、《亚特兰大月刊》、《时尚》、《沙龙》等杂志的专栏作家。

《远离》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19世纪20年代22岁的莉莲早已经历了太多生活的艰辛:父母、丈夫都在一场疯狂的屠杀中丧生,三岁的女儿索菲亚也在那次事件中失踪。只身来到纽约,却仍然难以摆脱那残酷的记忆,然而她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和勇气获得了一份剧院缝衣女工的工作,在那里,她成了剧院老板布尔斯坦父子的情人。当读者们以为这又是一个讲述一个女人在两个男人之间周旋纠缠的故事的时候,其实故事才刚刚开始:一句索菲亚可能还活着的消息将莉莲送上了穿越美国的漫长旅途——乘火车经过芝加哥,遭遇西雅图的黑社会,穿过阿拉斯加的不毛之地……

这是一部移民的编年史,同时也是一个关于情感、坚忍与重生的传奇,细心的读者甚至还能品出作者难得的幽默感。作者将通常的移民史升华为了一部关于坚忍与重生的传奇。本书是欧美畅销百万册的情感杰作,已译成32种文字,畅销世界100多个国家。

。 想看书来

迷失在那个陌生的异乡(1)

一根金色羽毛,迷失在那个陌生的,陌生的异乡

事情总是这样:深陷烦恼的众生往往汇聚成绝佳的群体。

金番剧院外,150个女孩排队走在人行道上。她们涌入大街,冲向拐角,莉莲·利波就在其中。在这个国家度过的最初35天里,她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从蓝色丝绸花中扯出缝线,直到手指被染成蓝色。此刻她在想这地方好似女孩遍布的爱利斯岛1,女孩们美国式打扮,嚼着口香糖,高跟鞋不断点踏着开裂破损的路面,稚嫩单纯的她们头上梳着辫子,披着带流苏的棕色围巾。整条街道宛如她故乡的集市,只是被放大了百万倍。弹奏竖琴的男孩儿;抱着手风琴的男人和他身旁又丑又脏让人心寒的小动物;身后捆着篮子兜售草编扫帚的女人,那篮子突兀在她脑后就像一把巨大的扇子;放声歌唱的有色种男人,身着粉色套装,黑鞋外面套着粉色鞋套;那些神情疲惫的女人让莉莲觉得似曾相识,仿佛在图罗夫见到过,她们对着歌声或那个歌者展露出笑容。有些女孩手中握着烟花棒,红色的花火萦绕在彼此腰际。一个编着黑辫子的高个儿女孩正敲着手鼓。几个美国式打扮的女孩在角落里燃起篝火,把马铃薯捅进去又弄出来。还有两个年纪稍长的女人,正拖着和她们一样黑眼睛、面色苍白的孩子。不该这样的,莉莲心想,她们应该托邻居照看孩子才是。或者在这个时候干脆就把孩子丢给盖拉格酒吧,然后为他们祈福,不过你只是在没有孩子的时候才会这样说吧。从那些女人身边经过时,莉莲特意朝孩子们笑了笑,他们身上散发着霉运的气味。

莉莲很走运。她父亲曾对她说过这话,也对其他人这样讲,那是在她先后两次跌落普里皮亚季河却没被淹死,患了肺炎却保住了性命之后。他还说聪明是好事儿(莉莲就很聪明,他说),漂亮的脸蛋儿有用处(莉莲也足够漂亮),不过走运却比那两个加在一起还好。他曾说过希望她一生都走运,而她确是如此,至少在眼下。

他还说,自个儿的命运要自个儿把握,莉莲这时牵起朱迪斯——她唯一认识的女孩儿——的手从人群中挤出一条路,继续前行。她们互相推攮着涌向目的地——金番剧院的制衣间。她们看到一个深色皮肤的女人正站在几英寸之外,满脸愤懑的神色,脑后紧绷绷地打着一个黑色发髻(“利特伐克人。”朱迪斯马上说,她母亲就是利特伐克人)。

突然,两个男人出现在她们面前,即使是最不谙世事的女孩,也顷刻认出他们是芸芸众生里的显赫人物,是来自另一个更亮更美的星球的访客。鲁本·布尔斯坦先生——金番剧院和巴特尔斯通剧院的老板,第二大街剧团的经理,胸膛浑圆结实,穿一件黑丝绒背心,灰白的头发像贝多芬那样朝后梳着。他的儿子麦尔·布尔斯坦先生,戏剧界偶像,在《自然之子》一剧中扮演的杨科尔英俊迷人,又充满悲剧色彩,一个结合了激情与力度的舞者,一个甜蜜柔情的歌手。当他向非犹太人俄国女孩娜塔莎求爱时,观众席里的女人都不禁泪水涟涟,仿佛遭到了丈夫的遗弃;当杨科尔因不愿与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