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来讲故事,于是每个周五早晨,女儿一扒开眼睛,就会说我们去图书馆吧。每次听过故事,我们借回好多书,一部分英文的,一部分中文的。

唉,找中文的书,好难啊。有香港出版的,有台湾出版的,还有大陆出版的, 平日里说起两岸三地,嘴上说是同胞兄弟,但是心里总是想着彼此不同的地方,但一到这种衣食住行的关键时候,就发现什么殊途同归,根本就是同宗同脉同样的文化背景下活出来的。英文版的儿童图书,题材还是围绕着儿童的生活开展的,曾经参加过一个儿童图书作者见面会,那些作者的打扮就和小朋友们一个样,戴个大蝴蝶结,背个小水壶什么的,就是为了尽量保持着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事物,比如说,讲一只猫咪的一天啊,毛毛虫吃啊吃啊就变成了蝴蝶啦,很简单,但是小朋友就是喜欢,大人讲一遍后,他们就可以自己去看了。我很难找到这样的中文图书,满眼都是繁体、简体的爱迪生的童年、贝多芬的故事。找一本传统故事吧,讲李白出去玩,看到一个老婆婆在路边磨一只铁杵……女儿问李白玩什么去了?——就是的,不是坐滑梯不是玩沙子,在路上看老婆婆玩什么呢?女儿还问老婆婆为什么磨铁棍啊?——就是就是,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我们还是躲远远的吧,肯定是有病。这故事就讲不下去了。讲哪吒脑海吧,为什么虾兵上来就打哪吒呢?为什么要抽龙筋呢?什么叫大骂一顿?这真难解释,解释明白了更糟糕。像我们小时候读的灰姑娘之类的童话,如今在西方社会已经遭到质疑。儿童读物,可以出现同性恋,可以出现单亲家庭、生老病死,父母和孩子都接受这些,毕竟就发生在我们周围,正视是为了减少歧视,但是对于那些挖心、掏肺的杀人手段,还是算了吧。真是头疼,中文书关于本土文化的除了励志,就是对立故事,一个故事里面总要有个反面人物,要么狼要吃掉小猪,要么小明又懒又坏,实在有悖当今共建和谐社会的主体。还有个问题,大陆出版的书,书页都没有经过打磨,现在又流行铜版纸,一不小心,手指头就被纸剌了个口子,要命。 。。

海外饺子军团

小孩子总觉着时间过得比较慢,盼望周末可以不去上学,盼望放假天天看卡通片,盼望夏天可以吃西瓜,要盼望的事情很多,甚至盼望生了病可以随便叫东西吃,又没有固定的周期,所以时间总是过得很慢。成人的时间就容易打发多了,以领薪水为单位,才数到十二下,一年就倏地一下过去了,要是回过头去看,更快,好像什么都在去年才发生过。我现在以吃韭菜为单位计算,(估计是世界第一人了),《本草纲目》上说“正月葱,二月韭”,我记得好像上个农历二月,狠包了几次韭菜馅儿的饺子,转眼就在秋天,看报纸上说秋冬的韭菜也值一吃,这才过几天,又轮到二月的韭菜上市了,一年过得好快啊,才吃了两季的好韭菜。

我们一家算是败倒在韭菜的碧罗裙下了,女儿从长牙起,就开始被韭菜塞牙了。韭菜配猪肉,那是经典,无论怎么做都好吃,不信?随便找一个牌子的冻饺子买半斤韭菜猪肉的试试,绝对错不了,就像再差劲的小馆子,醋熘土豆丝都还是可以一下饭的道理一样。韭菜配鸡蛋,煮出来咬一口,都能看见韭菜翠绿的汁水,美味啊。韭菜大虾,就是韭菜馅儿中的极品了,去渔人码头找到可信的渔夫,买回新鲜的游水大虾,剥皮,分成三份,两份切碎成虾粒,另一份用刀背剁成虾泥,最后一起和一份葱姜喂好的偏肥的猪肉馅,加嫩韭菜搅在一起,包成饺子,有耐心的时候再加些剁碎的黑木耳和莲藕,那味道可抵十万里思乡病,每次吃完了,当家的都心满意足的扶摸着大肚皮,言:“被饺子这么撑着了,真是幸福啊。”

不过,饺子说起来,到底是北方制作的食品,虽然也赢得了南方的群众们的喜爱,但是他们到底不会捏上面的那些个褶子。有个广东人,见到我买了韭菜,就激动地大喊:“狗菜啊,我们广东人最喜欢吃狗菜馅的煎饺了。”应她要求,专门到她家里去教她怎么包饺子,她老人家觉着切韭菜太麻烦,突发奇想,开了一罐粟米粒罐头和在了猪肉馅里,我以前倒是吃过玉米馅的水饺,味道还不错,但是看来人家不是用罐头作的。晚上,那人给我打来电话,沮丧地报告,粟米饺子一下锅,就融成了一锅片汤,以后还是老老实实的切菜吧。大概就是饺子太费工时,所以在这人最贵的国家,饺子都是论个成价格的。买包速冻饺子,跟买磅大虾差不多,不过买的人还是很多。本人勤俭持家,把冻饺子列在了奢侈品名单中。一日,终于有幸在朋友家,吃到了传说中温哥华最好吃的一个牌子的速冻饺子,差点没吐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