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1/4页)

常不人道的——!

向来杀伐果决的长生很光棍的下了决心,心里直骂“爹”。

至于那什么一月一次的月信,天神啊……世上还有比她更倒霉的人么?上辈子病怏怏的,没过过一天舒坦的日子,这辈子又跑到男不男女不女的诡异地方,她爷爷的!

摸着小金头的手不自觉的捏紧,长生又抓狂了……

东苑门外,赵曦抬头看了看,犹豫的停下脚步:“孤还是过几日再来吧……”反正这事也不急这一时,听说女人那几日尤为暴躁,还是先避避的好。这枪口上撞上去,他也担心被修理得瑞气千条不好看。以为她不敢么?

秋玉络求助的看着义子,安鞅沉默了。

惹谁也不要去惹抓狂的女人,尤其他姐这种不能以常理度之的,还是等她心情好点再说……

轻薄桃花逐水流

秋水山庄虽大,却也气闷,尤其是在心情不畅的时候。腻歪了众人一个个欲言又止又如临大敌的模样,长生一个人悄悄出了山庄。一路蜿蜒而上,未几即达山顶。高高俯视下,深深吐了口气,胸中闷气似乎消散不少。

负手站在崖边,视线远远落在空茫,长生没有表情的肃着脸。风吹过,发与衣襟飘起,人却巍然不动,如尊顽石。

天是苍苍的一片,万里无云。随着山风吹来,竟铮铮两声传来隐隐古琴音,长生侧耳细听,一个男子的歌声高亢响起。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

世乱时危久沉吟

凤兮,凤兮,思高举

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蛰人感举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龙兮,风云会

长啸一声舒怀襟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

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

猿鹤听我再抚琴

歌者声落,琴音不绝。歌不算好,琴也只是将将。但操琴做歌之人想是满腹心事,意恨难平,琴歌中带心音,发一腔意气,说不出的沉郁忧伤。山林寂静,琴音若泣,竟成草木同伤的意境。

长生静静的听着。

这首《出山曲》她并不陌生,原本便是她大民的古曲。安鞅少时读三国,读到三顾茅庐这节,她曾为之唱过此曲,安鞅一时爱煞。后他金榜高中,曲江宴上,人取笑小状元郎枉担了天才之名,竟不善诗词。安鞅年少不忿,当庭抚琴而歌,唱的就是这首《出山曲》,满场抚掌惊赞。

此后,此曲流传,深受儒门士子们的喜爱,百唱不厌。

但此时做歌之人,显然没有风云欲起,壮志满怀的心情。琴音戚戚,意兴惆怅,歌声苍凉自伤,非但没有伤感中带出鹏举之意,反而隐隐透着一腔绝望。料是一个不得志,或者遭遇了什么打击的书生。

歌罢琴音延延未绝。这家乡的曲子,长生听来亲切,轻踏着拍子,朗声开口,将歌后半余声为他续完。

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女儿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

余年还做垅亩民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

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声音清亮朗朗,一字一顿,直冲天际,虽然长生心情也不好,没将这歌唱得如何豪气,但比起男子恨意绵绵的忧伤来,还是铿锵得多了。操琴之人想必是愣了一下,琴声曾有稍断,但很快的反应过来,重理琴弦,续了下去。到最后琴随歌走,意境陡然而变,伤郁一扫而空,呈现出鹰击长空翼展苍穹的画面。

只是那句女儿,琴者听着手一愣,琴音有滑调。他却不知,这词原长生唱时便是“女儿在世”,后安鞅顺势给改成了“丈夫在世”。他好运,听得是此间“正版原唱”。

歌声落,琴音止,安静了良久,长生微微皱了眉。不知谁家男子,爬此高山来将一曲“出山”唱得宛如上刑场,倒不好打扰,算了,下山吧。

转身欲走,身后传来男子半犹豫的声音:“可是秋小姐?”

长生回了头,一个身着儒衫的男子抱着琴匆匆从山壁一侧转出来,正一脸惊喜的看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