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序言

我对徐贤弟的为人极为赞赏,他不像大多数相声演员那样,急功近利,心胸狭窄,他把这一切看得很淡。德云社立社之初,经费紧张,徐贤弟从来没在钱上争过———有也罢,无也罢,多也罢,少也罢,都一笑置之。北京德云社的成长有徐德亮的功劳,我永远承认这一点。

德亮贤弟又要出书了;我很欣慰啊。

自九七年与徐贤弟相识,算来已是十年光景了。这个相交的过程,可谓由浅入深。那时的徐贤弟,与其他同龄人比较起来,便有极大的不同。他聪明好学,孜孜不倦,并且对曲艺情有独钟———相声、单弦、京韵大鼓都下过工夫。更因为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所以他的作品都充满了书卷气。北京德云社的初期,是相声鼓曲一起演出的形式。徐贤弟那时身兼数职,既说相声也唱单弦。曾有曲艺界前辈对徐贤弟大加赞赏,称这样的男单弦实在不可多得。他的嗓子偏窄,我常开玩笑说他“叽嘹叽嘹”的。但他懂得扬长避短,不但巧妙地化解了嗓音的缺憾,而且形成了他独特的韵味。

徐贤弟的相声也很是有点意思。早年他偏重文哏,表演的都是《对春联》、《文章会》等。但此类作品,文雅有余,实用不足。我曾与徐贤弟探讨过此类问题。况且,相声也不能只有文哏一种表现形式,好的相声演员应该全面发展。单就《文章会》等两三段作品来说,也不足以支持一个演员的一生。徐贤弟这一点很好,依据自己的特点,创作翻新了许多作品。如《女招待》、《家庭论》、《安得广厦千万间》、《进化论》、《批三国》等。他的节目清新明快,有头有尾;节奏似和风细雨,想象如天马行空,与任何人都不重复,风格类型都很独特。

我对徐贤弟的为人极为赞赏,他不像大多数相声演员那样,急功近利,心胸狭窄,他把这一切看得很淡。德云社立社之初,经费紧张,徐贤弟从来没在钱上争过———有也罢,无也罢,多也罢,少也罢,都一笑置之。北京德云社的成长有徐德亮的功劳,我永远承认这一点。

新书要出版了,贤弟嘱我作序。不敢违命,信笑涂鸦,污诸君耳目,见笑。望徐贤弟的艺术上突飞猛进,一路长红,再有二十年———

就赶上我了。

郭德纲

2006年4月1日

目录

上篇徐德亮点评段子

天才学生

古板老师

校园男女

整人短信

经典数字

往事精彩

鹦鹉笑话

爆笑历史

中篇徐德亮幽默文萃

俺的小猫猫丢了

学车惊魂记

余香宝剑

救火记

边城刀声

永庆颁金

千年元旦通宵记

下篇徐德亮曲艺评论

搞笑八角鼓《白蛇传》

从《宝莲灯》谈新编京剧的失误

红狗·德云社·自由主义及其他——代后记

上篇徐德亮点评段子

流水的兵,铁打的营,学校年年有,学生代代同,考试依然很重要,谁能不见红(成绩单上不及格科目的分数历来是红色)?下面记录的是一代或者说两代人(痛哭流涕地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在学生生活,也就是考试生活中的搞笑经历,这些笑声伴着我们———一个又一个为考试而生的个体,走过了一年又一年的路。轻松点说,你可以认为它是纯搞笑;沉重点说,你可以说它是黑色幽默。

天才学生(1)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两句话是从什么时候兴的俺不知道,不过俺活的这二三十年,学生们一直都是伴随着这两句话茁壮成长起来的。其实还是挺怀念那些考试作弊的年代———那些偷偷往大腿上贴的纸条,那些偷偷刻在桌子上的答案,真的凝固了太多美好的时光,让俺们这些半老不老的老东西着实感叹一把。

伴随上述两句“纲要”的,是这样两句话,叫做“宁可胡答,不能不答”;类似的语句还有“宁可胡写,不能不写”,这都是老师们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的大道理。因为考试的分数实在太重要,胡写还有可能得个一两分,空着就铁定一分也拿不着了。说实话,我一点都不认为这像传道授业的老师应该说的话。于是学生们私底下留传的话就被篡改成“宁可胡抄,不能不抄”,这是什么?这是学生的幽默,也是学生的机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