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见是一个邋遢道士跑来凑热闹,汉子们顿时骂道:“道士少在这里胡说八道……”

“臭道士快走开,怪不得老子一直在输钱,原来是你在这里的缘故,真是晦气。”

广寒嘻嘻一笑,不以为意,道:“老道真能知道……”

说着,也不见他念口诀,也不见动什么手势,就听见哗啦啦响,数以百计的铜钱竟然像长了脚般,从一众汉子的身上敏捷地蹦跳了出来,咕噜噜地滚动着,最后汇集到广寒的身前,一枚枚竖立起来,排列有致,蔚然成观。

广寒摇头晃脑地朝着铜钱问:“钱呀钱呀,我知道你们有灵性,能通神,那么谁是你们的主人,你们一定是认识的。既然认识,就朝他点点头吧。”

刷!

数以百计的铜钱,竟真得齐刷刷地折身点头起来。不过它们没有朝汉子们点头,而是朝着广寒点头。

“哈哈,原来闹了半天,这都是老道的钱,那老道就不客气了,走也!”

广寒一个转身,迈开大步,朝着街道另一边扬长而去,在他身后,密密麻麻的铜钱好像是跟随将军的士兵般,咕噜咕噜地滚动,紧紧跟随在广寒身后,状况显得十分诡异而滑稽。

一众赌徒直勾勾看着,几乎连眼珠子都要瞪掉出来,许久作声不得。

广寒也不再理会陈剑臣,一边走,一边作歌曰:“金钱万贯尽灰灰,此心无家何处归?城郭依旧人不识,吾眼但见骨累累……”歌声之中,隐隐有怅然悲凉之意。

陈剑臣目送他离去,消失不见,心中暗暗一叹:“广寒,真道士也,”

第四十三章 半面

阳光熙熙,春天终于渐渐显露出了一些娇媚的眉目,有鸟语,有花香,令人感到一种懒洋洋的适意。

陈剑臣正在上课,听主持书法的刘老夫子讲笔画要义。

刘老夫子已是花甲之年,人瘦,颇高,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袍子,精神矍铄,他念的声音也很有节奏感,抑扬顿挫的:

“字如其人,应正不应歪,宜挺不宜散,有骨气,精神其中……”

陈剑臣很认真的听着。

在这么多门功课中,他最喜欢的便是书法。书法乃六艺之一,一来很是重要,二来也符合陈剑臣的意趣。

━━但这个位面的所谓‘六艺’,却不是陈剑臣所记得的六艺,而是把‘礼乐射御书数’,改成了‘经礼乐德书数’。换掉了其中的‘射御’,也就是锻炼身体的两项。简单的说,就是文风靡靡,在读书人眼里,练武的都是粗人,入不得流,故不可称为艺。

这也是朝廷两极分化,统治天下的一个得力手段。

陈剑臣是过来人,自是看得明白,只冷眼观看,该怎么干,还得怎么干,锻炼身体,每天必行。

除此以外,他就择艺而学,其中的‘经礼德’大都乏善可陈,假大空居多,而‘数’对陈剑臣来说小儿科都算不上,几乎不用理会,那么,剩下的‘乐书’就是重点所在了。

‘乐’者,包罗歌舞,诗词等,而‘书’其实包括了书法和画画两大类。

陈剑臣前世对于书画就有一定的兴趣,只是所学不精,穿越而来,倒正好修习研究一番。况且,‘三立真章’里对于书画也有要求,子曰:“泼墨显力,以笔传神。”在‘立言’境界,核心的神通正气,都需要通过笔墨来表现出来。

眼下,陈剑臣凝练出了正气,已入道,达到立言之境,不过目前仅处于入门阶段,前面的路,还远着呢。

学习书画,同时也能够修习‘三立真章’,一举两得。

只可惜,书画课每七天才上一次,数量相比之下很少。这种情况就像以前读高中时,那音乐体育课本就少得可怜,还常常会被占用了,‘被自习’一般。

所以,每当上书画课程时,陈剑臣都听讲得非常认真,还常常登夫子门上去请教,空暇时间即涂鸦练笔不辍。

他悟性不错,心思灵活,加上勤奋努力,如今在书画上可算小有成就了,还结合前世的见识,开始有意识地形成了自己的书画风格,几幅习作出来,甚得夫子点头赞许,称‘少匠气,有灵气,不墨守成规’云云。

把字画学好了,就是非常有用的立身技能。如果因此而成名了,当上了名家,更是光环绕身,好处多多。

其实这就是陈剑臣为自己准备好了的一条退路。

笔墨功夫,加上‘三立真章’,简直绝配,天衣无缝,何乐而不为?

课堂完毕,诸人纷纷起身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