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1/4页)

虽然至今不过才混上个三品国子监祭酒,但上至王侯下到寒门士子,无不对此老崇仰恭敬有加。

毫不夸张的说,他在儒家士子心目里的地位绝不亚于天淼真人之于道门。

面对如此一位泰斗宗师,度寒真人亦不好轻易发作,只能强咽一口气道:“国子监师生要在斋醮大典之上诵读《道经》,这事总该是出自陛下的旨意吧?”

司马琰神情从容,反问道:“真人可知《道经》中有几处提到‘玄’字?几处说到‘静’字?”

度寒真人呆了呆,不明司马琰的用意,一时半会儿却也只能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

毕竟,他精修道门诸般玄功绝学,而《道经》不过是儿时出家背诵过几年。如今就算还记得其中经文,又哪里能点数出里头有几处“玄”字几处“静”字?

司马琰谦淡而笑,说道:“一共是三十一处‘玄’,二十二处‘静’。再请问真人,可知晓《道经》中所说的‘宁静致远’,最早可追溯到哪篇典籍?”

度寒真人微怒道:“谁稀罕记得这些,如此寻章摘句有何意义?”

姬澄澈目光扫过数百国子监生员,问道:“谁能告诉我宁静致远语出何处?”

几乎一多半的手举了起来,七嘴八舌道:“诸葛武侯《诫子书》!”

司马琰含笑抚须,说道:“《道经》乃到家之本,就似人之发肤。若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与数典忘祖何异?老夫虽非道门中人,然四岁诵《道经》,十七岁作《道经注》,至今业已五十余年。试问真人如何诵读《道经》,何以教我?”

度寒真人脸色僵硬,醒悟到司马琰绕了一圈竟是在这里等着自己。

他终于领教到了这位当世鸿儒的厉害,自己本想给姬澄澈一个下马威,结果竟是在自讨没趣!

国子监数百生员见状纷纷鼓掌大笑,彭昌盛带头怪叫道:“请真人教我《道经》该怎么念?我不识字啊!”

紧跟着人群里便有人接口道:“学生请教真人,那个‘玄’字怎么写?”

马上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便骂道:“笨蛋,就是股癣的‘癣’!”

顿时原本肃穆寂静的敬天大殿外众生笑得前仰后合,乱成了一锅粥。

说到底他们都是朝廷的子弟,未来的大汉栋梁选用之才,打心底里就不会站到天道教一边。再看到度寒真人一副盛气凌人样,这些天大地大老子才是第一大的勋贵少年哪里还会买账?反倒觉得司马琰一改往日古板形象,实在痛快。

度寒真人的脸一阵白一阵青难堪之极,强自抑制怒气喝令道:“三夏,领他们前往奉天坛!”说罢便拂袖而去,只听到后面又是一阵哄笑。

姬澄澈和陈思邈相视一笑,心里均道司马琰老而弥坚,连隆武皇帝都拿他没法儿,才派到国子监做了祭酒。

度寒真人想摆谱耍威风,实在是找错了对象。

当下三夏道人如履薄冰,领着国子监众人往奉天坛行去,路上一句话不敢多说,唯恐落得和度寒真人一个下场。

第116章 明月出海(下)

奉天坛位于敬天大殿的东面,占地二十余亩原本是民居,在去年即已迁徙一空被并入天都观中。

工程耗时七个月,花费白银数以万计,终于赶在四月十五斋醮大典前顺利完工。

奉天坛外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坛外坛,均为北圆南方以象征“天圆地方”之说。

内坛的主要建筑便是此次举行斋醮大典的天丘。

天丘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

天丘设三座琉璃门,由环转16根柱子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藻井为金龙藻井。

在天丘外的广场之上,足以容纳万人,此刻虽是空荡荡的甚为寂寥,却已可想象三日后的盛景。

趁着国子监师生准备排演的时间,姬澄澈围着落成的奉天坛转了一圈。

不得不说,天道教对此次斋醮大典煞费苦心不惜工本,仅仅这样一座奉天坛就堪称巨制,宏伟壮观美轮美奂,焕放出凝重神圣之息。

但它的命运已然注定,三天后在斋醮大典即将开始的一霎便会灰飞烟灭付之一炬。

想到这里,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