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 (第1/4页)

告祭太庙并不只是除夕那天才开始,而是在之前就要筹办。早在冬月中旬时,郭威就诏令中书令冯道到西京洛阳迎奉太庙神主。

所谓神主,就是指皇帝家族祖上几代成员,将其灵牌迎到东京太庙,每年接受祭祀供奉。这事看起来很简单,但儒家礼教讲究做人治国皆以孝为根本,搞得很复杂。

先是给郭威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四代人上谥号,于是,人死了很多年后,还能做皇帝皇后。

然后,又给皇帝郭威上尊号为圣明文武仁德皇帝。再然后郭威装模作样,回诏不允,重复三次之后才很不好意思地准了。但这也有一道繁琐的礼仪程序,要等明年正月初一的元日南郊社祭完毕后,才能正式册封。皇帝谁能封,当然是天地大神了。

所以这个谥号、尊号,再加年关祭祀,就很复杂,郭荣作为祭祀亚献,只能每天斋戒,全心扑在这上面。可每次预行典礼时,王殷都率护卫随从在皇帝郭威身边,这有违礼数,让朝中文武百官都心生忌恨。

终于在腊月二十六这天早间典礼后,郭威带病在滋德殿接受重臣朝见,逢王殷照例入殿请安,郭威就质问:“近来每次典礼,卿皆带牙兵入卫,是何居心?”

王殷当时就懵了,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完全不明白怎么回事,暗想我带牙兵入卫,陛下你要是不同意,我能带兵近前?

可他还来不及开口辩解,郭威便大喝道:“来人!与朕拿下此獠!”

早得了吩咐,已准备停当的殿外押班侍卫们一拥而入,便将王殷逮捕。随后,郭威颁发制书: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王殷削夺在身官爵,长流登州。

上前殿前司禁军将王殷押进马车,一路出城到达北郊时,又传来了皇帝口谕:寻赐死于北郊!其家人骨肉,并不问罪。

也就是说,北郊找个地方干掉!不牵连他的家人。

同时,郭威又下诏,以快马急递澶州,命镇宁节度使郑仁诲到邺都安抚王殷部将。但之后,郑仁诲领会了皇帝意图,抄没王殷家产私吞,擅自杀死王殷的儿子,并将他家女眷迁到登州监管。(未完待续。)

第0184章 大赦天下

腊月二十九除夕一大早,文武百官齐聚崇元殿朝见。皇帝郭威身穿十二纹章衮服,头戴通天冠冕,因染了风痹之疾,其实也就是中风,时好时坏,由内侍搀扶而出,勉强能接受朝贺。

随后按之前的安排,郭威从斋宫乘步辇出发,晋王郭荣为亚献,太师冯道为礼仪使,率文武百官随行,前往太庙。按礼仪要先祭高祖父,信祖睿和皇帝郭璟,高祖母睿恭皇后张氏,然后再到父亲郭简,母亲王氏,共四代人。

太庙的建筑规模并不算宏大,但依唐代建筑格局也有高高的基座,二三十步的汉白玉台阶,内侍搀扶着郭威缓步登上,先到高祖父庙庭进酒献爵,哪知刚低头正要率百官行拜礼,郭威脸庞一阵抽搐,病症复发差点倒下去,好在内侍及时扶住退下。随后命晋王郭荣领百官完成祭祀。

直到午后,在太医急救下,郭威悠悠醒转,见郭荣在侧服侍汤药,心中大为欣慰,又想到今日祭告祖宗的大礼未完成,甚是遗憾,便命郭荣派内侍准备车驾,前往南郊行宫。

当晚,郭威病情再次复发,差点没救了。郭荣听说很是担忧,但却没再去探视,以免被猜疑。

正月初一元日,郭威到新筑的坛丘祭祀天地,勉强能抬头瞻仰致敬。但这次不同于祭太庙,皇帝不能动手,也不能由储君代行,郭荣只能在边上恭恭敬敬的看着。进酒献爵、奠放纸钱都由礼仪使等官员代劳。

祭祀完毕,再回南郊行宫接受百官朝贺。如此,除夕祭祀礼仪才算完成了。随后郭威乘车驾领百官回宫,登上明德楼。明德楼就是宣德门里面的二重外庭门楼,而百官则在门楼外,再次恭贺。

礼毕,郭威命内侍省太监宣读制书:“大赦天下,改广顺四年为显德元年。自正月一日昧爽已前,应犯罪人,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内外将士各优给,文武职官并与加恩,内外命妇并与进封。

寺监摄官七周年已上者,同明经出身,今后诸寺监不得以白身署摄。升朝官两任已上,著绿十五周年与赐绯,著绯十五年与赐紫。州县官曾经五度参选,虽未及十六考,与授朝散大夫阶,年七十已上,授优散官,赐绯。应奉郊庙职掌人员,并与恩泽。今后不得以梁朝及清泰朝为伪朝伪主,天下帝王陵庙及名臣坟墓无后,官为检校”云。”

所谓大赦罪犯,历代帝王都有如此,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