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迪伊?迈尔斯和林赛被推到了应对公众媒体的前线,而总统却一直保持缄默。迈尔斯宣布,取消原定于9月20日和2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希拉里原计划在9月21日参加美国ABC、CBS和NBC的访谈节目。但当卡普托通知他们采访内容将仅限于白宫欢度圣诞节以及“克林顿夫妇将如何装点白宫和举行哪些娱乐活动”时,三家广播公司都取消了原定计划。

但是,希拉里接受了美联社的采访。在表达她的愤怒时,她看上去小心谨慎,分寸拿捏得十分到位。她一番发自肺腑的话,尽管是为了应付场合,却奠定了此后6年里她应付各种危局时保持克制的基调:

每当克林顿眼看便要实现他对美国人民许下的诺言时,他们便会跳出来兴风作浪……散播新一轮令人震怒和骇人听闻的谣言,从政治上和财政上使我们难堪。这绝非偶然。目前,我们仍身陷这样的出于政治和财政目的的包围圈,这是多么令人失望的事情。特别是当大家都在翘首以盼圣诞节的来临时,他们却仍在为了自己的目的中伤我的家庭……我想大家应该想一想,作为公众人物,即使没有奋起自卫,也不能证明他们甘于受辱。

不管克林顿和州警之间发生了什么,希拉里对州警图谋不轨行为的斥责一点都不为过,这一点本应引起华盛顿报道克林顿执政的记者们的极大兴趣,但是直到几年之后,几大新闻媒体才有了类似的报道。

当年《美国观察家》报道的记者戴维?布罗克在2001年公开向克林顿夫妇表示了道歉,并在他的自传《被右翼所蒙蔽》一书中回顾了他的职业生涯,重点叙述了他从右翼向左翼的转变历程。书中说,他是《美国观察家》的职员,可是他也从芝加哥金融家彼得?史密斯那里领取薪水。彼得?史密斯是众议院议员纽特?金里奇的募捐人,他在筹备1996年的总统大选过程中,赞助了一项针对克林顿上大学时一次俄罗斯之行的调查。而且,史密斯还协助散布谣言,称克林顿在担任州长期间曾经下令州执法官员放过一个可卡因走私团伙。后来,直到众议院银行委员会和中央情报局介入调查,此事才被彻底证实为子虚乌有。

匹茨堡的亿万富翁理查德?史凯是极左翼势力活动和事业的主要赞助人,他读了布罗克关于阿肯色州警的文章,深受激励和鼓舞,打算继续赞助他写作此类文章,并且把这项秘密计划命名为“阿肯色行动”。史凯菲是希拉里“反右翼计划”中的关键目标,她的副手西德尼?布鲁门多在其工作计划中写道,史凯菲投入了超过240万美元,用于收集情报和资助反克林顿的文章。

人们期待已久的布罗克写的名为《希拉里的魅力》一书终于在1996年出版了。但是令那些曾经与布罗克志同道合的同僚们大跌眼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对希拉里展开疾风骤雨般的恶毒进攻,甚至某些章节还令人吃惊地对希拉里表示出了同情,只是并没有看出友善而已。书中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对事实情况的挖掘以及对一些历史辩证法的阐述,重点叙述了美国国内冷战时期左翼和右翼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并且尽力把希拉里的许多举动放在了左翼激进主义的背景之下。随着布罗克本人的思想逐渐左倾,他于1997年在《时尚先生》杂志上写了一篇题为《我是一名保守派职业杀手》的致歉书,批评了自己过去在《美国观察家》时撰写的报道,并说明为了达到意识形态的目的,他所写的关于希拉里和其他人的文章刻意歪曲了事实。

《希拉里传》既非骗子,亦非恶棍(7)

到了2000年,他似乎彻底转变了过来,原因是当时他收到了克林顿的一个朋友和主要赞助人史蒂夫?宾的资助。史蒂夫?宾继承了一处房地产,并赞助加利福尼亚州政府设立了一个名为“媒体事件”的网站,致力于发现并纠正右翼媒体的偏见。到了2007年,随着总统大选的日期邻近,“媒体事件”网站已经有了超过50名员工,并且把相当一部分精力都用在了为希拉里平反上面,撰写了许多对希拉里有利的文章。这意味着,这家网站几乎成了希拉里竞选总统的喉舌。

随后,颇有见地的华盛顿记者伊丽莎白?德鲁把12月20日《美国观察家》报道阿肯色州警新闻的那一天称做是“本届政府甚至是美国历届政府任期内最离奇古怪的一天”。白宫已经看到了危机四伏。那些加入到本届政府的善男信女们原指望能够接受一场醍醐灌顶的思想洗礼,却没想到自己已先卷入了一场昏天黑地的暗斗。保罗?博格拉走进乔治?斯蒂芬诺普洛斯的办公室对他说:“我想我已经够了。”当天早上,保守派的《华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