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在此休息期间除两手已不如在宁(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总部驻地南京)时之颤抖外,头晕头痛症并未见好转,文件书籍均不能阅读,每日只能看看报纸,且每次不能超过二十分钟,出外游览超过一小时,亦即头晕目眩不能支持,但因新任务在即,而自己病症未见转好,心中甚是焦虑,以致愈加不能定心休息。据医生及一些患神经衰弱症之同志谈,此种病非短期所能治愈,愈重则治疗愈费时日,职以为依目前局势发展似有一时期之间隙,因此请求能批准职给予较长的休息时间,以便于专心休息以期早日恢复工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抗美援朝第一司令员人选(7)

粟裕信中所说的“新任务”即指抗美援朝指挥作战。尽管病情严重,他还是表示:在“目前局势发展似有一时期之间隙”的情况下(毛泽东也认为8月内可能没有作战任务),请假休养较长时间后,能早日恢复工作,即履行东北边防军司令兼政委的职责。

8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到朝鲜战争的形势时,进一步明确指出:“如果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周恩来也在会上指出:“如果美帝将北朝鲜压下去,则对和平不利,其气焰就会高涨起来。要争取胜利,一定要加上中国的因素,中国的因素加上去后,可能引起国际上的变化。我们不能不有此远大设想。”可见,毛泽东与周恩来都强调了出兵朝鲜的必要,毛泽东还再次明确指出东北边防军出动时“用志愿军形式”。

8月上旬,13兵团第38军和第39军由河南、第40军由广东进至东北边境地区,完成集结任务。之后,军委又调第四野战军第50军及部分高炮部队、工兵部队编入边防军。至此,边防军第一批各部已全部到达指定位置。毛泽东于8月5日致电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边防军各部现已集中,8月内可能没有作战任务,但应准备于9月上旬能作战。请高岗同志负主责,于8月中旬召集各军师干部开会一次,指示作战目的、意义和大略方向,叫各部于本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命出动作战。务使士气旺盛,准备充分,部队中的思想问题必须予以解答。我们当令萧劲光、邓华、萧华参加这次会议。”显然,鉴于粟裕需休养,而各项准备工作又不容松懈,毛泽东只得令萧劲光、萧华先去部队熟悉情况,并做必要的战前动员。

8月8日,毛泽东收到了粟裕托罗瑞卿转交的信,对粟裕的病情十分关切,当即复信:

粟裕同志:

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休养地点,如青岛合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来北京,望酌定之。

问好!

毛泽东

八月八日

粟裕将这封毛泽东的亲笔信保存了多年,在1983年4月才赠给中央文献研究室,同时亲笔做了如下说明:“这是1950年我在青岛休养时向主席写信报告我的病情后主席给我的回信。信中所指新任务是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因我的病经久未愈,后来改由彭德怀去担任了。”当时美军还没有越过“三八线”,朝鲜局势不很明朗,毛泽东预计东北边防军“8月内可能没有作战任务”,还没有到主帅必须立即出马的地步,所以说“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延长了原来“只同意他(粟裕)休息到8月中旬”的时间,要粟裕安心养病,以便尽快康复上任。

8月11日,根据毛泽东8月5日的指示,边防军所属13兵团召开各军、师干部会议,听取部队情况汇报。边防军副司令员萧劲光也遵照军委命令专程从北京赶来出席会议,并宣布了边防军未来的作战任务是:“准备赴朝鲜作战,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部队出国作战时将使用‘志愿军’的名称。同时中国不准备对美公开宣战。”随后,高岗于8月13日至14日主持召开了东北边防军高级干部会议,对边防军的任务、出国作战的目的和意义、军事准备的要求等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东北边防军师以上主要领导均参加了会议,高岗受军委委托在会上作了报告,萧劲光、萧华和邓华均在会上作了讲话。高岗说:

“如果美国侵略者占领了朝鲜,毫无疑问,一定会准备力量,来进攻我们的东北与华北,进攻我们的祖国。那么我们究竟是让它打下朝鲜,让准备力量,增加气焰,等它打到中国来的时候再去消灭它呢?还是现在争取主动,配合朝鲜人民军,在国土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