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部分 (第1/4页)

而羽东的表情却很自然,似乎他早就想到了这本书的内容会是如此出人意料。

看来这本书确实藏着商周之前的秘密,绝对不仅仅是晋朝时期的地理状况。而且那位神秘的“友人”也果真是居住在孤竹古国的附近。

老顾诧异的看着秦震,半天才憋出了一句问道:“你、你怎么成导航了?我靠,你这本破书真有那么大作用?之前你说它比兰亭序值钱,我还以为你就是吹呢……”

秦震微微皱着眉。抓起了姜旗手边的一份地图,然后十分认真的对老顾说道:“你看,这书上的图和现代的地图如果重合的话。虽然也有差异,但是却并不大。那孤竹古国是殷商时期的国家。所以也就只有这本书上所在的时期地理,才能更准确的找出来它的位置。”

老顾有些费解的说道:“我还是不明白,东少你怎么会不知道你朋友的住处呢?那你们之前都是怎么联系的呢?”

秦震这时候用羽东曾经说过的话,无奈的对老顾回了句:“他有说过咱们要找的人是他朋友吗……”

“呃……”和秦震当初一模一样的反应,老顾顿时就傻了眼。

不过羽东这时候却说道:“上次见到墨裳,是他主动找上门的。老爷子认识他,但是也摸不清他具体的行踪。他张口提起的山川地理名称,全部都是上古时期的名字。所以任谁都很难确定他所说的都是些什么地方。这次有了秦震的这本书。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我曾试着用现存的各个版本山海经去找出墨裳曾经说过的那些地方。可惜,都找不到。可是在秦震的那本书里,我却找到了那个我不曾见过的名字。”

“啊?是哪里啊?”秦震好奇的问。

“禹所积石山。”羽东淡淡的回道。

“那又是个什么玩意儿?”老顾一脸的茫然,显然对这些乱七八糟、奇奇怪怪的地理名称十分恼火。

而秦震却马上开始翻动手中的书页,很快,他就找到了,并且有些吃惊的说道:“这是在渤海岸边的一座山?!”

“对,现存的山海经中要么就是没有这座山,要么就是在大荒北经、海外南经中一笔带过,根本就无从考证。唯有你手中的这本书。才把禹所积石山明确的标注在了渤海边。”羽东回道。

老顾听也听不明白,索性打断了羽东和秦震,不耐烦的说道:“你们能不能说点儿我听的懂的?这座山又是有什么用的?东少啊。你要找的人怎么都是身在深山老林里的呢?咱们难道又要去山里去找老不死的妖怪?”

秦震实在听不下去了,拍了拍老顾说道:“你就想吧,像魔君那样的人,他可能住在胡同里吗?他们和咱们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所以你就不要再抱怨要进山里的这个问题了。反正再过不了多久,咱们不是变成野人也得变成鲛人。”

要么在山里,要么在海里,这两种结局肯定是跑不了了。所以秦震觉得他们实在是没有什么资格去批判人家的住处。

秦震拿出姜旗的那份地图,一边比对着。一边画出了覆盖山海经之后的结果。

果然,那片传说中的尸胡山。就在燕山山脉的一片无名山峰上,也就是在秦皇岛的一边。

别管怎么说。找到了路就好说了。只要找到了那位孤竹古国的后裔,就能找到碣石的所在。若在碣石处破解了秦始皇东巡的秘密,就能推断出他东巡过程中到底会把九鼎藏在什么地方。

黄渤海海沟深不可测,让他们一寸一寸去寻找根本就不可能。纵然有那渤海国的遗迹在,也绝对不可能轻易找的到九鼎。

而且羽东之前也说过了,那个渤海国的遗迹,不是一直都存在的。几十年以来,卫星只检测到过它几次。

忽然出现,却又忽然消失。就好像是一个神秘的幽灵遗迹,来无影去无踪。时不常的就会出现在渤海海底,在卫星上显示出一大片类似王城似的建筑痕迹。

用羽东的话来说,这渤海下的建筑,绝对比抚仙湖或千岛湖下的遗迹大出无数倍。

想来也对,无论是抚仙湖下的古滇国还是千岛湖下的狮城、贺城,它们毕竟都是沉在“湖”下啊。

湖的深浅大小怎么说也有个限制,不像大海,广袤无垠。

所以说接下来他们几个人要走的路,必定将是从未有过的挑战。关于九鼎的一切,还得从那神秘的墨氏开始。正如羽东所说,那段历史,那片山海地理,恐怕没有人会比墨裳更清楚了。

而且时至今日羽东也承认了,当初墨裳的提醒和警示是完全正确的。所以说这一次重新再次寻找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