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部分 (第1/4页)

是,只有秦始皇才有这样的资格、这样的能力、对他所钟爱的这片渤海湾大兴土木!

只不过,这一切都还只是他们的猜测。若想确定始皇踪迹,他们还需要得到一种证实。如果秦始皇真的到过这座山,那他一定会留下些什么,以此证明他来过。

秦始皇的骄奢自负与好大喜功,世人皆知。他到或没到过的地方,都被立满了丰碑、刻满了功德。那举世闻名的“秦七刻石”没有一句话不是在歌颂赞扬他的丰功伟绩的。

他要名垂千古,他要万世流芳。正因为如此,所以这座别有意义的山上,就一定也会留下秦始皇特殊的“痕迹”。

想到这些,大家都忙不迭的加快了脚步沿着石阶向上奔去。也不管脚下的山石路滑,几个人互相帮衬着以最快的速度爬上了山顶。

当他们走到石阶栈道的尽头时,眼前豁然开朗。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偌大的观海台!

虽然已经颓败成了海底遗迹的样子,但是那上面坍塌的青砖巨石还是隐约可见当年雄伟壮观的本色面目。

他们甚至可以想象,那千古一帝秦始皇,曾经站在这观海台上,登高望海,远眺渤海海峡时,是怎样的一种壮阔豪情。

而且就在那平台的边缘处,果不其然的竖立着一幢雄伟的刻石。

秦震此时在无比的震撼下不禁叹道:“看来秦王七刻真的是统计少了……铭记他丰功伟业的刻石,有可能竖立在大江南北、山川河岳的任何一处。也许岁月早已抚平了刻字,但是秦王绝对是做到了以他自己的方式万古流传了……”

羽东这时站在秦震的身边,也正定定的看着那刻石,忽然他淡淡的开口轻声说道:“要想记住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记住他所做过的事。”

秦震侧过头看了看黑暗中的羽东,不禁在想:羽东他所做的这一切,将来又会有谁记得呢?也许他从来就没想过要被人记住吧……不过没关系,这所有的一切,至少秦震会记得。

羽东刚刚说的这句话很有道理,也很沉重。

没错,记住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记住他所做过的事。

无论功与过。

古往今来能流传千古的人,被后人所传颂的都是他们所做过的事,而并非是这个人。人们通常会因为一件事,所以才会想要记住一个人。

张择端,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世背景、没有任何关于他的史书记载。可是中国乃至世界,却无人不知《清明上河图》。如果不是《清明上河图》背后那71个字,恐怕都不会有人记得张择端是谁。

一个名字可以流传千古,便已经是一种成功!没有人会在乎这个名字是善是恶,有功有过。

岳飞精忠报国名垂青史,可是那害死岳飞的秦桧不也是无人不知吗?

尤其像秦始皇,他的一生都在建大功、铸大过。他修筑了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却也累死了不计其数的无辜百姓。他一统华夏、统一文字,却也焚书坑儒、暴戾成性。他寻仙求药、劳民伤财,但是他也建成了神秘莫测、举世无双的秦始皇陵……

他所做出的所有事,无论对于错,都注定会令万世瞩目!无论功与过,他都成功的成为了华夏九州唯一无可替代的千古一帝。

纵然没有铭文石刻、歌功颂德,只要长城还在九州大地,那秦始皇的名字就注定会被后世流传。

几个人一起走到了那石刻前,缓缓举起手电共同照向了那石刻上模糊的字迹。

帝王的遗迹并没有被海水侵蚀抚平,那巨石上面是洋洋洒洒的几行小篆。形式奇古、字体优美。

上铭刻道:

“朕统华夏,天下归一。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恩泽八荒,威震四仪。卫我大秦,护我社稷。聚九鼎,以镇九州龙脉;筑长城,以慑宇内八荒!今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生,当守土开疆,定我大秦千古根基。亡,必羽化龙魂,佑我华夏万世无疆!山海为证,天地为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沧桑古老的小篆石刻,却散发着王者之风的气势磅礴!

经过了海枯石烂的洗礼,字字迸发着千古帝王那震慑山河、唯我独尊之势!让观看者不禁自觉卑微,心悸胆寒!

那是一统华夏的气魄,是敢令仙魔鬼神共从之的王者霸气。

羽东缓缓伸出手,轻抚上了那石碑上的沧桑印记,低声自语道:“朕统华夏……这石刻是第一人称……”

“嗯,秦始皇到过这里,而且他第一次提到了九鼎。”墨裳在一旁轻声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