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部分 (第1/4页)

值得庆幸的是,秦始皇在左右侍卫的保护之下,终于勉强的跑回到了安全地带。可不幸的是,那定日神针,却在仓皇之中掉到了入海处的海角下。

也就是因为这样,黄渤海的分界线就再也没有混淆过。黄海、渤海,一线分明。一边湛蓝,一边浑黄,如同有一道无形的力量,将秦始皇驱山劈海的那一幕定了格。

失去了定日针,秦皇懊恼不已。可是他深知分界线下无底的“归墟”深不可测,完全没有还能再找回定日针的可能。于是,秦皇只好郁郁寡欢的放弃了建造东海石桥的想法。

这一次偷摹海神像,得罪了海神不说,还将定日针给弄丢了。偌大的工程,最后除了藏起了传国九鼎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没有成功。秦皇深感得不偿失,唯恐海神在盛怒之下会将那驱山铎也给收了回去,于是就命人火速赶路,回碣石。

听到这里,后面的事情,秦震已经差不多猜出个一二了。于是便开口问道:“秦始皇将那赶山鞭藏在碣石了??”

羽东很郑重的点了点头,然后他又看向了墨裳,眼中隐隐有一丝愧疚的说道:“当初你说要从根源查起,我们没有照做……如今看来,秦皇藏起传国九鼎自然是费尽了心思的。他知道那是镇国重器,又怎么可能轻易被人得到……得不到赶山鞭,就打不开黄渤海下真正的那条线。擅自行动的后果……就是震动了龙脉,四海不宁……”

羽东的目光很深沉,看得出他是在竭力的想要保持着一个完美的状态。可是这禹所积石山上的一切记载和线索,都将他再次推向了悔恨的深渊。

墨裳看着羽东这个样子,蹙起眉,拍了拍羽东的肩膀说道:“别忘了我跟你说的话,不要沉溺于过去的过错之中。我们现在发现了这些如此重要的线索,也不晚啊。至少,这次你没有直接带着秦震他们几个人去辽东。线索找到了,咱们也都还活着,这就算成功!接下来,还要看你找出碣石,找出赶山鞭呢,精神着点儿!”

羽东深深的呼了口气,点点头然后转过身面对大海。

此时的天,已经有些蒙蒙亮了。海浪的声音不绝于耳,在这样的静谧的时间里,尤为突显。

“铭文记载,碣石出现在日出时刻。我们就在这里,等着看到秦皇当初看见的情景吧。”羽东轻声的说道。(未完待续)

ps:ps:始皇传说参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十洲记》《太平御览》也就是说……那海神是真的丑……

第四十三章 碧海长空

虽然秦震他们都无法想象秦始皇当初站在这里远眺沧海是一种怎样壮阔豪情的景象,但是由于这座沉浮于海中的怪山四面环海,直插海中。所以当他们趁着晨曦的微弱光亮举目远眺的时候,也还是深深的被这无双的海景所震撼了。

临海的山体石壁如削,崖下海涛翻腾,水流湍急。澎湃的海浪声如同是一种扣人心弦的倒计时,让秦震他们都开始紧张的拭目以待。等待着日出的那一刻,看海面上究竟会出现怎样奇异的景象。

羽东站在绝壁崖边,身姿卓然。那冷冽的海风张狂的吹乱了他的衣服、他的发。而他却依旧面色淡然,定定的眺望着远处的海平面,岿然不动。

或许周围的大环境与往日略有些不同,但是他此刻那茕茕孑立于天地之间的决然姿态,倒是似曾相识。

大概,从认识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这样的一种姿态吧。

天色,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化。青蓝之间的渐渐转变,便又是一个日夜交替的开始。

当天边最后一颗晨星淡隐于天青色的碧幕之中时,他们大家都明确的知道,日出就要开始了……

他们几个人一起看日出的次数其实还真的是不少。风雨无阻的一路同行,必然是一起见过了无数次的日升月落。无论是沙漠中的、峡谷里的、还是那神圣的雪山日出,他们都一同经历过。唯独,没有海上日出。

在海上看日出和山里是截然不同的。

在海上,位于海平面,海拔度几乎为零。就算他们现在是站在悬崖边,这也高不出海平面太多。所以当太阳一点点跃然海面的时候。就会感觉到那离太阳最近的距离。

而山上就不一样了,位于海拔几千米的雪山之上,虽然可以感受到那无比神圣的日照金山。但是那太阳是从山后出来的。与在海平线上看到第一缕阳光的感觉,自然是迥然有异的。

随着天光转变。几个人立于崖边,俯瞰着大海的万里澄波,等待着日出的那一刻。

联想起这一/夜所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