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看到秦震发愣的样子,羽东开口说道“都在这堵着也不是个事儿,先下去再说。”说罢,羽东就拉着秦震往下走。到这里,没下多少级台阶就已经到了尽头了。当大家都从那狭窄的地道走出来的时候,九道强光同时照着眼前的景象,众人才一个个都被震撼的目瞪口呆。

黄肠题凑!

怎么可能呢?秦震反反复复的在心里重复着这五个字---‘怎么可能呢’。估计所有人能如此震惊的原因也都是因为这五个字。在这里,看到多么恐怖怪异的事情他们都可以勉强接受,但是在这个地方看到黄肠题凑却是怎么想也无法接受,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何为黄肠题凑?最早是周天子的丧葬规范。之后流行在秦汉时期,是帝王等级最高的一种特殊葬制。就这么说吧,今天世界上所有学者对秦始皇棺椁的猜想,都停留在铜棺还是木棺上。但是大部分中国对国学研究较深的学者,都更偏向于木棺。为什么?就是因为那位一统中华,以功盖五帝自诩,缔造了华夏第一帝国的秦始皇,不应该会错过这帝王天子专属的黄肠题凑!

如此崇高地位的葬制,昆莫是吃了天胆了?敢擅自建造这种犯讳的墓葬?

黄肠,指的就是去了皮,然后被削成了四四方方的柏木。柏木木心色泽淡黄清丽,所以名为黄肠。题凑这种结构指的是一种用木头垒起来的外围椁室。即在棺椁外用柏木一层一层的平铺搭垒起来,端头向内与椁室壁成垂直方向。就好像是棺椁外用木头垒起了一层层的墙。

眼前,这里的柏木皆为南北向。两头都有榫头伸出,凑成了一个巨大的木头柜子一样的形制。但凡对这方面了解一点的人,看见这景象,怎能不联想到黄肠题凑?

可这种特殊葬制使用者仅限于帝王及其妻妾,偶尔也会有皇帝特许的劳苦功高的宠臣。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都几乎属于秦汉时期皇家专用葬制。就算风水轮流怎么转,也绝不可能转到这小小的乌孙王这里!

根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坟高二十丈,四周二丈,用梓棺黄肠题凑’汉武帝本人用的就是这种葬制。他怎么可能给一个西域小国的国王设立这种特许?更不可能为了罪臣之女细君设这样的特权!

所以说,在这里竟然看到了黄肠题凑这种墓葬结构,实在是太超乎想象,太匪夷所思了!这其中必定有着不为人知的蹊跷!

可是虽然心里都明白,但是所有人都站在题凑外,不知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该往哪走。这柏木垒砌的墙就这么神秘诡异的挡在他们眼前,让所有人都不知所措。这也是此处怪异的地方。黄肠题凑通常见于竖葬。而在这里却以这种诡异的下坡角度出现。是不是当时的工匠还是不太熟悉这种墓葬结构?

顾杰虽然不太清楚这柏木墙的其中道理,但是也深知这东西肯定是非同寻常。这时低声对羽东问道“东少?这就是你说的必有出路…啊?合着咱们自己给自己走墓里来了?诶不是,我都纳了闷了,那国王怎么那么孙子?在公主宫殿下面造墓室?他这是什么变态心理啊?”

秦震冷静下来之后,仔细的又看了看四周的环境。偌大的地下空间,似乎满满当当的就是这座椁室。要想不走回头路的离开,就必须得穿过去。可是看着高高的木‘墙’……秦震想了想,回头对大家说道“你们说这会不会就是给细君公主建的呢?”

闫军皱了皱眉说“不会吧…细君公主的墓已经找到了啊。虽然也在新疆,但是…”

没等闫军说完,秦震就苦笑道“哥们,这一趟走下来,我算是不再相信任何表面现象了!玉门关都能是幌子,更何况一个区区和亲公主的墓?咱们还是得拨开现象看本质…”

“这…现象不太好‘扒开’吧?”闫军有些为难的接道。

大家都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闫军最后的这句话。因为要想看到这里面的‘本质’实在是一件不小的工程!

羽东这时也用手敲了敲眼前的木头,然后说道“这确实是柏木。就算王侯用这种葬制,也不可以用柏木,而是得用其它木材代替。乌孙王究竟是有什么样的理由,竟然会冒着犯讳灭国的风险非要建造这黄肠题凑?”

“我可不信他是老夫少妻感情深,特意为了公主而建的。而且,这里面葬的究竟是不是细君都不好说。”秦震笃定的说。

顾杰听着挠了挠头,不耐烦的说道“里面埋的谁,进去不就知道了吗!这不过是一堆烂木头,又不是水泥墙!经过几千年早就糟了!你们干什么一个个的都哭丧着脸?草,这破地方真是一个地儿比一个地儿绝户!你看看,这里又是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