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刘润迎上两双期盼的眼睛,微微一笑,低声说:“人已经回来了。”

杨夫人顿时长长的松了口气,脚下一个踉跄,海芳急忙扶住她。

“谢天谢地……总算没让成王府在京城也露这么一回脸。”杨夫人觉得全身力气都给抽空了,海芳扶着她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真该好好去拜一拜佛。”杨夫人叹口气:“虽然这些日子风波不乱,可是毕竟还都能化险为夷了。”她看了眼刘润:“这次又辛苦你了。”

刘润只说:“这是我份内的事,您不必这样讲。”

杨夫人脸上露出几分伤感:“等夫人平安生下孩子……希望一切就能否极泰来,再也不要有这些事情。”

“那,朱姑娘她……”

“朱姑娘还好,只是受了些惊吓,情绪不稳。朱夫人他们商议之后,将朱姑娘暂送到京城南郊的善月庵中静养。”

杨夫人点头说:“正该如此。”

海芳却是知道善月庵那个地方的,那里与别的庵堂庙观不一样,善月庵不接待香客,院墙高深,大门紧锁,除了几名上了年纪的老尼会出来张罗米粮,庵中人与外人连一句话也说不着,一面也见不到。

就是本家亲人去了,等闲也见不着面。饶是这样,一般人还进不去呢。善月庵与皇家建的景慈观在京城的一南一北遥相辉映,说穿了,都是拘人不得自在的地方。

这回朱氏和朱平贵可是下了狠心了。

海芳想起阿喜最后在庄里那天穿着件白底桃红纹细缎的样子,不知道她现在缁衣布鞋,青灯古佛,日子该怎生过。

杨夫人又问:“那,姓史的那个人?捉到了没有?”

刘润摇了摇头:“这人油滑的很,我们的人查到地方再赶去,只找到了阿喜一个。据她讲,姓史的还有同伴,已经一起逃走了。”

杨夫人狠狠的说:“倒是便宜了他!”

这种人若不当场抓住,被他一逃,只怕再也捉不到他。

又不能张扬,受害的人家反而要尽力掩盖此事,只能便宜了那作恶的逍遥法外。

“此人还小名气的,早年登过台,有个花名叫“史玉良”,又称史三郎,后来班子散了不再唱,做起这些勾当来,人称勾魂史三,他是个中老手了,行事老辣油滑,虽然也有失风,却没真正栽过。”

海芳问“怎的就任这人横行了,没谁能惩治他?”

刘润只是一笑:“善有善得,恶有恶报,老天总是长着眼睛的。”

正文 六十六 归来三

阿福这时绝想不到阿喜关进了尼庵,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来。天气渐渐热起来,阿福越来越没精神,肚子变得硬硬的,不管是请来的婆子还是刘润,都说这是临产的征兆。

李信现在每天必做功课就是摸摸阿福的肚子。起先张氏不敢让他碰,怕他没轻没重,万一打一拳踢一脚,虽然他是小孩子,那也不轻。要是他跌倒再连累阿福,那就更糟糕。可是几次之后就发现这孩子很小心,触摸阿福的时候,像是摸一件最珍贵的宝贝一样——虽然孩子对他们宝贝的玩意儿也是又撕又扯又咬又踩的,可是李信似乎很明白,阿福的意义不同,她的肚子也不同。

她的肚子对大家来说都很珍贵,不能乱摸乱碰。

这孩子摸着阿福的肚子时,会露出傻乎乎的笑容,眼睛眯成了弯月牙儿。而且还会挺起小肚子,用一种谁都看得出来的得意表情看周围的人。好想爱你个是在说,瞧,你们都不能摸,就我能摸!

“这里面是小娃娃吗?”

阿福摸摸他的头:“是啊,是你的小侄子或是小侄女儿。”

李信还理解不了小侄子侄女儿的意思,山庄里没有比他小的小孩儿了,周围也没有人家,所以他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阿福,一副好奇状。

不过,杨夫人这边却是有消息的。她派人给朱氏她们送了些粳米,鲜菜,瓜果,还有布匹等物,派去的人回来后告诉杨夫人,朱姑娘在尼庵里,不知道想了什么办法要托人朝外递信,结果第二天一早那信就摆在尼庵的主持面前了。支持派人来知会了朱家一声,朱氏和朱平贵都表示,人是交付给善月庵了,庙有庙规庵有庵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结果庵里三天没给朱喜吃饭,还让她抄经卷。

朱氏和朱平贵毫不心疼,似乎觉得这是极其轻微的惩罚似的。

人们的耐心与爱心,的确是会耗尽的。

刘润过了几天之后,才将这事告诉了阿福。

早晚要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