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过,刘家二叔集众望于一身,再次去了济南府,盼着能把家中的顶梁柱赎回来。

提起刘家兄弟,方圆百里无人不知。刘家老大和老二,都是清朝末年的秀才;老三早逝;老四19岁就在上海大学读书。然而现在,声名显赫的刘家一下子乱了阵脚。为了保出关在牢狱里的亲人,刘氏家族最有主见的二叔,卖掉了一个村庄的土地。可是这次,他们能否把家族中最重要的两个成员保出来?

刘家五十多口人中,男孩有14个,女孩有15个。这些在学堂里念书、穿着天蓝色上衣、黑裙子、黑鞋、白袜子的###岁的女学生们,此刻缄默着守在各自母亲的身旁,神情黯然。尤其是8岁的刘曾蔼,惊恐地躲在母亲怀里,不知道父亲怎么样了!

刘曾蕴、刘哲、刘稚云、刘钊这群年龄相仿的女孩们每天都跟曾蔼一起在学堂读书,看到家人哭哭啼啼的样子,她们始终弄不明白在家中很少露面的四叔和五哥为什么会坐牢。两年来,这是刘家上下都想问又故意绕开的敏感问题,阴云笼照着这群养尊处优的大地主家庭里的女孩们。

二叔终于在族人的盼望中归来。然而,他卖掉土地,买回来的却是两颗人头。两位亲人的遗体被装进棺材里,两匹骆驼一步一步把他们从济南拉回垛庄。刘家老少都穿着孝衣,搭起灵堂,举行了葬礼。

据《中共山东地方史》(上卷)第113页记载,“在中原大战中,叛冯拥蒋的韩复榘被蒋介石委任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当蒋调他到南方剿共时,他为保存实力,独霸山东,故意夸大山东‘匪情’,将一批已判刑系狱的共产党人加罪改判,进行屠杀。1931年4月5日,韩复榘在济南一次就枪杀了中共一大代表、前山东省委书记邓恩铭,省委书记刘谦初,省委常委刘晓浦……共青团省委常委刘一梦……等22名党的重要干部。”

史料中提到的刘晓浦就是刘家老四;刘一梦就是刘家老三的大少爷。在枪杀刘一梦之前,韩复榘觉得奇怪,曾对手下人说:“哼,这刘一梦放着大少爷不做,要当共产党,年纪轻轻就想管全山东。”

早在刘曾蔼还未出生时,她的父亲刘晓浦在上海大学就经由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介绍加入了共产党。1929年4月,中共中央派刘谦初、刘晓浦到山东恢复中共山东省委;刘谦初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刘晓浦任省委秘书长。刘一梦,原名刘曾溶,在上海大学期间,也是由王尽美介绍入党,写过许多进步小说。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刘一梦与七十多位进步作家联合署名,连续发表三个宣言,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这年秋天,刘一梦被党中央派往山东,担任团省委常委。

刘曾蕴的父亲是刘家老大刘仙浦。第一次看到家里死了人,她不知道韩复渠为什么要杀他们,只听到周围的人说他俩是好人,对穷人特别好,主张人人平等,大家都有饭吃。听说四叔给二叔的信中说,主张平分土地首先要从自己家开始,要按人口平分土地。但后来由于三婶和四婶反对,未能实现。

刘家揣着钱赎人却买回两颗人头(2)

对于两位亲人的死因,家族中唯有二叔刘云浦最清楚。最后一次见到四弟时,刘晓浦对痛心不已的二哥说:“不要花钱了,只有自首才能出去,那是永远办不到的。”

刘家的两位亲人安葬在垛庄村的西南,二叔让全家老少铭记:“你们的四叔和五哥是顶天立地的好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光明磊落的好事、善事,是国民党杀害了他们。”

刘曾蕴和刘曾蔼毕竟还是孩子,当眼泪哭干之后,她们盼着这个漫长的丧期快快结束,回到学堂里继续念书。她们正沉迷于《聊斋》里的狐狸精的故事,沉迷于《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对联诗,她们不可能考虑天下将会发生什么大事,未来的命运是怎样的。七七事变后,两个女孩13岁了,才知道两位被杀害的亲人是共产党。她们已经懂得不能对外人说,否则是要杀头的。

刘氏家族迅速走向没落,情景一年不如一年。刘家卖掉大量土地维持生活,除了十几个男孩可以继续读书之外,女孩们读到小学毕业就无法再去学堂了,她们每天围在曾蕴母亲身边,听她讲讲四书五经,学点针线活。

抗战爆发后,刘家感觉到日本人明晃晃的刺刀已经耀眼地朝偏远的乡下逼来。为躲避战乱,刘家从垛庄搬到了山沟里的夏峪村。

1938年3月,日军由板垣征四郎指挥第五师团沿胶济路向东进攻,占领青岛,然后直逼临沂城。日军从泰安方向浩浩荡荡地向垛庄挺进,他们刚一占领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