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联合研究团,甚至就是这样的长老团,韩大力都觉得有些不够,中华武学千百年的发展,千百年的去芜取精,在此基础上还想要进一步改进,又是谈何容易?

然而,计小天每一次的修改招式,都让韩大力心服口服,没有任何话说。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因为韩大力本身没有把招式记对记全导致,少部分是计小天根据韩大力的实际身体情况进行的适当改变,只有极少数是对现有完整招式的进一步优化改良,而对这部分改进,韩大力每一个动作都仔细体会过,他不得不承认,计小天的确是个不世出的天才,他的每一处改动,都是相当的有道理。

相对于韩大力,这几天来,计小天从无到有,迈入了武学的殿堂,收获可以说比韩大力更是大了许多,但他也被累得够呛。

以前,计小天从没遇到过需要他全力计算的问题,但自从和韩大力研究起了武学,计小天的大脑几乎一直是全负荷运转着。

你打来一拳,我还上一脚,这一招一式,看起来简单无比,对于一般的武者来说,也的确没有那么多讲究,只要牢记师长的教导,按着口诀去做就行了。然而,在计小天眼中,这完全不是那么简单的。

一拳打来,可以使一分力,也可以使十分力,使力的不同,到底会造成结果多大的不同,又对后续招式产生多大的影响?在不同的情况下,各需要出多少力量才是最佳?这力量的多少,是一个绝对值,还是根据自身力量而设的一个比例?

若是力量固定,那么又该选取哪个角度打去?影响角度的除了招式需求外,是否要考虑到自身的身材以及对手的身材方位?是否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出拳的角度,又该如何与力量相配合?

出拳的时候,需要动的可不仅是胳膊,腰间如何发力,腿部如何使劲,脚下该踩着什么样的步法,乃至眼睛应该看向何处以迷惑对手,口中应该吐气开声还是该说些什么使对手分心……

光是一拳一脚,需要分析的变量就已经多到让人头疼的地步了,而一整套招式,往往是上百个甚至上千个动作组成,其间的组合排列,普通人就是不眠不休去计算一辈子,只怕还算不出其中的万分之一。

因此,尽管韩大力的本领尚属低微,计小天当初和他干架时还是处于完全的下风,并不是计小天没有计算如何出招,而是要计算的数据实在太多,以计小天之能,一时半刻也算不过来。

倘若没有韩大力的武学知识传授,就算计小天运算能力更强些,他也是算不出什么像样的武功的,但现在则不同,有了韩大力讲述的一鳞半爪的武学常识,就仿佛在黑暗中给了计小天一盏指路明灯,原本千头万绪的初始条件,计算起来无比复杂,而现在,计小天完全可以根据武学原理,对初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大大简化运算的复杂度。

这好比是选拔人才,若是在世界范围内挑选,一定非常麻烦也非常苦难,但如果事先知道,需要的人一定在中华大陆,一定不会是男人,而且年龄不会超过三十,那找起人来自然大大的方便了。如果能有更详细的资料,那么这个工作会变得更为简单。

武学研究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些状况下,做出某些动作完全是自寻死路,而另一些动作则是违反了人类生理常识,那样的动作自然可以直接抛弃,在这种以指数形式递增难度的运算中,初始数据只要略略减少一点,就会极大程度地影响运算复杂度,有了韩大力的那些经验,计小天才能够这么快地了解武功并进行一些改良工作。

既然韩大力毫无保留,计小天也同样对他毫不藏私,在自己的计算结果中挑出所有对韩大力有用的结论,逐一向他解释说明。因为在中学时无数次被同学请去讲解难题,计小天深知该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复杂问题简化得让别人能听懂,因此,听着计小天的讲解,韩大力直是听得眉飞色舞,不时地击节叫好,恨不得计小天永远都讲不完才好。

然而,这终究是不可能的。讲完最后一个被他改良过的招式原理,计小天说道:“好了,我觉得还能改进的招式,就这么多了,你慢慢体会吧,我也要休息一下了。”尽管计小天运算能力超过了计算机,但他终究是个人类而不是什么机器,连续几天大脑超强度运转下来,计小天也感到有些吃不消了。

“就这么完了吗?”韩大力怅然若失。

“武学之道,哪有可能这么简单的?”计小天瞪了韩大力一眼。

“和你说的这些,只是根据你告诉我的这些招式,进行了分析和改良。但天下武学,又岂止你现在了解的这些?不过,既然知道了基本原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