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南边是什么样?”

要说在两块片界融合之前,隶属于其他片界的这块大草原,正南方是茫茫沙海,越过了这片沙漠则是蔚蓝色无边无际的海洋。

草原上的牧人们都知道,定居在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海岸线附近的村庄是以农耕为主,现在迫于生存压力,这位可汗不得不考虑出兵抢劫邻居的粮仓,只求填饱自己人的肚子。

跪倒在地的壮实男人没有起身,继续说道:

“大可汗,沙漠没了,大海也看不见了,不过那边出现了好多种田的人。啊!还有一堵看不到头的墙。”

闻听此言,被称作大可汗的中年男人神色不悦地说道:

“我又没问你这个,南边的人有粮食吗?”

“有,他们一定有粮食,我看见好多田垄。”

连续多日的暴雪使得部落濒临饥荒爆发的前夕,如今身为部落首领,中年男人需要决断的事情不是要不要抢劫,而是这次行动能否抢到足够多的粮食。

既然前去踩点的侦察兵确定了目标处有他们急需的粮食,中年男人再无迟疑,他沉声说道:

“立刻告知高车三十六部和铁勒五十九部的所有头领,思结祢度大可汗有令,凡是能骑上马,拉开弓的男人跟我走,咱们去抢粮食。”

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游牧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手段都非常简单粗暴,上来就开打,真的打不过再说。

暴力肯定不能解决问题,但是暴力可以摧毁问题。简而言之,拳头大就是天底下最大的硬道理,强者通吃一切。如果缺什么东西那就去抢好了,别人有什么好东西,去抢就是了。真的一点都抢不到,到时候再想别的办法。

这一次片界融合所引发的暴风雪与严寒,在纵横数千里的大草原上形成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白灾,但这个事件只是引发整个灾难的导火索,真正造成灾难的根源,依旧是游牧民族这套根深蒂固的强者为尊的文化传统。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眼看着塞北的草原民族即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地处中原的大秦帝国对此还茫然无知,即使在前不久发生的那场地震都没有令大秦朝廷有所警觉。

在这块片界中,大秦帝国同样修筑了一条东起鸭绿水,西到阳关的宏伟长城,本意是用来抵御北方戎狄部落骑兵的南下侵扰。

那些戎狄部落的实力远不及秦军强大,两军正面交锋毫无胜算,他们办法是分散成小股游骑兵,分头渗透到南边的农耕区抢夺财物。相对于游牧民族全民骑兵的机动力来说,秦军再怎么奢侈也不可能把所有士兵都训练成清一色的骑兵,单是养一匹战马的钱就足够招募训练和装备四个精锐步兵,这笔庞大的军费足以拖垮任何一个农耕为主的国家,因此阻止塞外戎狄骑兵的袭扰不仅困难,而且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秦帝国昔日之所以不惜工本,执意修建这项规模浩大的防御工程。排除了当日始皇帝赵政听信方士的谶语,亡秦者胡的这个盘外因素,主要是为了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问题。

倒也不必怀疑,这条长城也完成了设计者所赋予的期望,它有效遏制了小股游骑兵渗透到长城以南地区。

过往的千百年来,位于长城以北的游牧部落只能望城兴叹,驻扎在长城沿线的秦军也逐渐习惯了,那些时常会在冬春季节到来的小规模骚扰事件。

在这块片界之内,从来没人会想象到有朝一日,数十万之众的铁骑前来长城下叩关会是何等壮观的场面。

当铁勒大汗思结祢度纠结了铁勒和高车诸部南下掠夺,希望解决部族的生存问题。然而,这些铁勒人绝非动手最迅速的草原民族。越是庞大的组织作出判断,付诸行动时速度也就越迟缓。思结祢度还要派出侦察兵确定消息准确才能行动,那些首领一个人拍脑袋就能作出决策的小部族一早便跨马南下。可想而知,中小部落分散各自为战,无法击破历经千年经营,牢固无比的长城防线,这些先行者们无一例外地秦长城之下碰了个头破血流。

卷一

085叩关·书·

'更新时间'2011…08…2912:00:00'字数'3253

人类是同样的物种,即便肤色不同长相各异,先天智力差距不大,没有文化也不等于是傻瓜。

那些文盲部落首领们很快在铜墙铁壁一般的长城防线下明白了一个事实,这样单打独斗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战胜扼守长城的秦军,他们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完成目标。随即,在长城以北的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