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 (第1/4页)

。。。。。。。。。。。。。。。。。。。。。。。。。。。。。。。。。。。。。。。。。。。。。。。。。。。。。。。。。

在位于咸阳城北的离宫别苑内,一切景物皆如平日那般庄严肃穆,不过一阵急促脚步声响起,急速打破了宫苑的沉静氛围。

一名宦官急匆匆地跑到正在参禅打坐的秦八十四世皇帝修炼的宫殿门口,宦官“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他连头也不敢抬地说道:

“启奏陛下,不得了,地龙翻身。骊山陵和白鹿原陵都……崩了。”

华夏传统文化最注重敬天法祖这套东西,所谓的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这可不仅仅是儒家学说所推崇的。

对于后代子孙而言,自家祖坟出了状况,那是比火上房还要恐怖万倍的灭顶之灾。哪怕是昏昧如秦八十四世这种碌碌无为之君,他也晓得兹事体大。听清楚了宦官的话,刚刚换作了一身红底金丝袈裟的秦八十四世皇帝再也坐不住了。

神态近乎于癫狂地连滚带爬地起身之后,皇帝瞪大了双眼,一把揪住了前来报信的这名宦官,气急败坏地喝问说道:

“你说什么?朕的祖陵崩了,快,火速遣人前往勘验。”

在第一时间,由皇帝派出钦使快马前往勘察现场。接下来,情绪稍稍冷静了一些,这位资质平庸,平素毫无进取心的糊涂皇帝,一个劲地哀叹今年是个多事之秋,同时他心中也隐隐生出了心惊肉跳的不安感觉。

胡骑南下,遍地义军,河北凋零,南北各地水旱蝗灾不断,可谓是天灾人祸都赶在了一块。真格要说起来,在秦八十四世看来,这些事情是挺麻烦,他也没太放在心上,前面的那几位皇帝也是如此地庸庸碌碌,不也照样混了个寿终正寝嘛!可是话虽如此,当秦八十四世闻听老祖宗始皇帝赵政,以及二世皇帝扶苏的陵寝一起出了状况,他也禁不住觉得自家脖颈后好似有凉风吹过,脊背同时泛起一阵刺骨寒意。

卷一

091邪菩萨·书·

'更新时间'2011…09…0311:00:00'字数'3339

不见棺材不落泪的犟种毕竟是少数派,面对着帝陵崩塌的严酷现实,一向笃信鬼神长生之说的秦八十四世皇帝也忍不住揣测起来。莫不是祖宗们在暗示,他们的在天之灵无法再庇佑后世子孙了吗?

当内心深处笼罩了这样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秦八十四世皇帝再也不敢坚持自己的业余爱好了,他匆忙打点行装起驾折返咸阳宫。为此,秦八十四世还破天荒地主动命令宦官先行一步,即刻敲响朝堂前陈列的钟鼓,召唤在咸阳城内的公卿大臣们紧急前往宫中议事。

大约两柱香功夫之后,来得及参与这次临时朝会的公卿们全都立足于在了朝堂之上。这些人大多先于皇帝一步获悉帝陵崩塌的惊人消息,经过一段时间的缓冲消化,大臣们并未因突发事件而乱了方寸。

公卿们可以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然而,身为当事人的秦八十四世皇帝无论他再怎么昏聩无能,总不能厚着脸皮说这件事也与己无关。

刚一上殿,形容憔悴的老皇帝便顿足捶胸,一派老泪横流的孝子模样。秦八十四世大声自责不孝,致使祖先的陵寝因年久失修而发生坍塌。稍后,在殿下群臣的好言劝慰之下,貌似悲痛欲绝的皇帝好不容易止住了悲声。

擦了擦眼泪,秦八十四世开口说道:

“众位卿家,朕忽闻祖陵崩颓,委实于心难安,汝等可有何良方替朕分忧哇?”

闻听此言,满朝的文武大臣悉数盯着自己的脚尖看,尽管在私底下也交换着眼色,殿堂之上唯独不见有人站出来吭声。

一直以来,沉迷炼丹术和不死之法的秦八十四世皇帝甚少上朝,公卿朝臣们对这位昏庸又喜怒无常的君主也谈不上怀有多少忠诚心。他们在朝廷当官只不过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罢了,琢磨如何钻营往上爬和把自家的荷包装满才是正经事,至于说帝陵崩塌跟他们有毛关系?

一位糊涂君王与全无忠心的臣僚们,双方这样僵持拖延了许久,终于有熬不过的人出列,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山陵崩此乃是不祥之兆,依礼当设坛祭祀天地及山川江河各路神明,攘除灾祸才是。此外,陛下可否颁诏大赦天下,以示恩泽?”

坦白地说,这个办法只能算是凑合,但秦八十四世自己也想不出什么更高明的点子,当下他也只能从善如流。考虑一下这个建议的可行性还过得去,皇帝转头冲着身侧伫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