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1/4页)

虽然郑铎偶尔也帮人看病开方子和写信补贴家用,再不然就是趁着冬天农闲时替那些乡下土财主抄几本书赚些零钱,但是这些收入毕竟谈不上丰厚二字,小日子过得很是紧紧巴巴。关于生活窘迫这一点,单从郑铎家中房屋也看得出来,他住的这栋房子屋顶没有瓦片,由上至下覆盖着一层长出青苔的茅草,房屋的土坯外墙和参差不齐的石砌院墙也间接透露出这户人家的经济状况不佳。

从远道而来的林旭亲眼见到了这一场景,的确是对史家生出了几分肃然起敬之意。放弃生活安逸舒适,坚持用清贫生活用来持续砥砺自身意志,史家还真不亏是一身傲骨啊!

要知道,郑铎想弄到钱财是很容易的,他再不成器也是史家弟子,神通法术不变暴露在人前,这个姑且不论。仅凭过人的才学和渊博的知识,要在地方官身边当个幕僚、宾客什么的,郑铎家里的生活条件也会好上许多。

生活环境居然如此困窘,郑铎仍然做得到安贫乐道,林旭扪心自问是没这个境界,对于强于自己的人,他自然要待之以礼。

闻听家里来了客人造访,从私塾赶回的郑铎在门口伸手搀扶起一躬到地的林旭,朗声笑道:

“林兄务须多礼,不知今日驾临未能远迎,恕罪呀!倒是阁下此来,令寒舍蓬荜生辉。”

闻听此言,林旭直起身,笑着说道:

“岂敢,郑先生太客气了,不才学识浅薄,此来是为向先生讨教一些学问。”

听了这话,郑铎一抖袍袖,慢条斯理地说道:

“哦,讨教学问,那林兄何不往曲阜一行?自来儒门多有贤达,若论学识渊博,他们自是在鄙人之上啊!”

这时,林旭尴尬地笑了笑,摆手说道:

“呵呵呵呵,子不语怪力乱神。在下要请教的这门学问,儒生们怕是听了便要摇头,若是他们恼羞成怒,只怕又要斥责在下无礼,还是不要自讨没趣了吧!”

在民众知识蒙昧初开的上古时代,人间界的各类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通常那些有本事的人都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大拿。

类似于记录历史和给人看病之类的文职工作,基本都是由部落的大小巫师们负责。在那个蛮荒时代,巫师是不管什么都得精通的大忙人,小到孩子感冒头疼发烧,大到久旱不雨,私到夫妻生活不和谐,公到部落开战,大事小情一概都要插手。尽管随着时间推移,史家从巫师队伍里分离出来,继而独立形成了传承源流,不过在骨子里他们还是相信那些神神道道的玩意。

史家弟子经常会把一些看似荒诞不经的内容写进史书中,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儒家弟子所不屑研究的旁门左道之术。

几乎全盘继承了周公旦衣钵的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对钻研人道之外的神秘事物,始终抱着旗帜鲜明的个人观点。即是,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必须一心一意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事情,至于人死以后的事情如何处置,一个大活人不该关心那么遥远的事情。一言以蔽之,未知生,焉知死?

这块片界中的儒家未曾享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殊荣,他们的势力虽然不小,却也达不到让林旭有所忌惮的程度。

话虽如此,当听到林旭如此刻薄调侃地挖苦腔调,郑铎仍然赶紧摆手劝阻,说道:

“林兄真会开玩笑……呃,敢问您想问些什么怪力乱神之事?”

“气运!如何才能镇压气运!”

闻听此言,郑铎旋即收敛了笑容,环顾左右无人,他才正色说道:

“哦,这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讲清楚的小事,尊神若是不急,咱们可以秉烛夜谈。”

林旭微微一笑,点头说道:

“我既然专程来向先生讨教,自然不着急的,请您务必赐教。”

郑铎将林旭让进了房屋的里间,小心地掩好门户,跟着又布设了重重禁制,防备交谈的声音外泄和闲杂人等闯入,郑铎这才肃容说道:

“所谓气运,在我史家看来,乃是万物始终之定数。好比人之寿数,短长不一,长者如彭祖,八百余载未凋零,短者如夭亡小儿,落地即身故,二者同为人哉,何以寿数由此天壤之别?莫非上苍也有偏爱之心?非也,其乃气运使然……”

天道恒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名言是出自儒家先圣荀子之口。

荀子这位老人家在民间的知名度不算很高,但要说起他的两位得意高足,那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人物了。那位辅佐着大秦始皇帝赵政一统天下,就任大秦帝国第一任丞相李斯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