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在与林旭沟通完毕以后,巫山君萧柏琅这个地头蛇负责授意庙中的神棍们,开始在民间替陈凉进行宣传造势,鼓吹某人生而有天子之相,命数贵不可言。在不惜血本的舆论宣传攻势之下,效果很快便显现出来,早先那些诟病陈凉出身过于卑微的人,此时都乖乖地闭上嘴巴不敢多言语了。尽管很多人对陈凉为天子之说并不深信,基本也是半信半疑居多。

对此一无所知,陈凉正忙于安抚地方,整顿收编来的秦军。参考了林旭提示的九字真言,他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总体战略是稳扎稳打,广积钱粮,与民休息,避免军事冒险。

应该说陈凉指定的计划不错,只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哪怕一心想要稳稳当当地消化荆州,积蓄实力再一统天下,架不住别人没义务配合他的计划。正当荆州诸郡的民众开始逐步接受了陈凉这位新科统治者的存在,没几个月功夫就又出了一桩变故。

转过年的阳春三月间,江水之畔的柳树梢头露出一抹嫩绿色,一份八百里加急军报便从荆南而来,径直送到了江陵的兴汉军大将军府上。

陈凉拿起解手刀拆开军报的蜡封,扫了一眼内容即刻面色大变,他起身说道:

“什么,秦军南方兵团沿灵渠北上,大军水陆并进,兵锋直指永州?”

全力地开动脑筋,呼吸急促地思索着,过了一会,陈凉转头询问信使说道:

“你出发时,永州陷落了吗?”

单膝跪地的信使全身上下沾满了尘土和泥浆,看样子一路上累得够呛,此刻他低着头说道:

“回禀大将军,小的离开时,秦军正在打造器械准备攻城。”

闻听此言,陈凉点了一下头,没再多说什么,吩咐左右人等安排信使下去用饭休息。稍后,陈凉下令传唤兴汉军中的将领们前来府邸议事。

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秦军的南方兵团齐装满员约有十万之众,算得是一等一的强军劲旅。这支部队常年驻扎在临近南荒的偏远岭南地区,不仅要与南荒的土著部落摩擦冲突,还得与南荒群山中时不时窜出来的妖魔交战,况且岭南本地的土著也不是好惹的。这支秦军的战力之强悍,不逊于驻扎在北地长城一线的大秦边军,根本不是内地郡县的那些普通秦军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

虽说他们这一次不可能抛下岭南的地盘倾巢而出,沿途运送粮草辎重也需要不少人手,南方兵团即使用在正面战场只有一半军力,那也是五万虎狼之师,足够立足未稳的兴汉军好生喝上一壶。

创建南方兵团的历史可以一直追述到始皇帝当政时期,大秦帝国并吞了关东六国,随即在北部河套地区设置了长城兵团,专职负责扫荡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与此同时,帝国又在刚刚征服不久的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方兵团,负责在瘴气毒虫丛生的南荒地区为帝国开拓疆土,抵御妖魔和土人对内地的袭扰。

戍守在北方一线的长城兵团,由于这块片界的戎狄部落太不争气,三两下就被收拾得清洁溜溜,长城兵团在秦六世皇帝在位时就被裁减得差不多了,面向南荒的南方兵团命运则截然不同。

南荒地区人口稀少,一年四季酷热多雨,疫病横行那是毫不意外的,绝对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

话虽如此,这块地方盛产诸如多种香料和翡翠、宝石、珍珠、象牙、犀角等达官贵人钟爱的奢侈品。只是考虑到获取这些珍贵资源的重要意义,即便历任皇帝感觉依靠武力难以征服这片蛮荒的土地,迁居南下的北方人也根本适应不了当地恶劣的气候条件,但是谁也舍不得就此放弃到手的宝库。于是乎,这支被保留下来的南方兵团改为直接向皇帝本人负责,编制隶属于禁军序列,任务也从尝试征服南荒,改为了压迫当地的土著部落,定期向帝国进贡各色奇珍异宝。

前不久,南方兵团从收到了由洛阳辗转由海路送达番禺的圣旨,他们虽不情愿也只得捏着鼻子踏上了艰险的北伐之路。

秦军的任务重点不是对付兴汉军这个暴发户,而是秦八十五世担心在江南等地相继揭竿而起的义军坐大,截断了沟通淮水与河水之间水运的运河邗沟,或者是破坏江南运河,阻断南粮北运的关键通道。

不争气的秦八十五世把祖宗积攒的家底都丢给了铁勒人,洛阳虽有陪都之名,那只是说有着现成的宫室衙署可用,历年亏空下来的府库是可以饿死老鼠的地方。

众所周知,大秦帝国的精华在于关中、河北与蜀地,而今关中落入铁勒人手中,河北被东胡人搞得好似人间鬼域一般,偏安一隅的蜀地虽说名义上服从朝廷诏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