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 (第1/4页)

一席冕服的陈凉暗地里走神的当口,负责宣读祭文的使者还在喋喋不休地说道:

“……奏为国体已定,天命攸归,九州亿兆之黎民,吁登大位,以定国基,合词仰乞圣鉴事。窃维帝王受命,统一区夏,必以至仁复民而育物,又必以神武戡乱而定功。《书》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诗》曰:‘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盖惟应天以顺人,是以人归而天与也。溯自秦帝败德失政,实令生民罹于水火,呼吁罔应,溃决势成,罪已而民不怀,命将而师不武。自我圣主应运而出,薄海景从,逆者革心,顺者效命。岌然将倾之国家,乃我圣主实奠安之,四方蛮夷,兴兵讨之……”

如此一篇官样文章,自然写得文采飞扬,然而,对陈凉来说,他能强忍着不打哈欠就已经是最大限度的努力了。

当使者这份辞藻华丽的祭文在祭天燔柴前大声颂读完毕,甭管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围拢在祭坛四方的兵士官吏庶民齐声三呼万岁。

好不容易捱到了这一刻,精神为之一振的陈凉如释重负,他移步上前将一双产自西域和田的无瑕白玉璧投入燔柴的烈焰中。登时,聚拢在祭坛四方的人群中欢呼声甚嚣尘上有如鼎沸一般,翻滚的声浪直冲天际。

兹事体大!仪式到这才算开了个头,随后陈凉转过身,面对着祭坛下方黑压压一片,无边无际的人脑袋,他也取出一份诏书,照本宣科地朗声说道:

“前秦失德,丧师辱国,致令赤县神州沦丧胡虏之手,万里江山一片腥膻。凉本布衣,不堪前秦暴政凌虐,故兴兵于安州……而今,中原九州华夏故地即当收复,某愿承受天命,是以即日登基,即皇帝大位,钦定国号为大汉,定都咸阳,颁行年号元封。”

卷三

034吞狼·书·

'更新时间'2012…02…2420:00:00'字数'3617

“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响起的喝彩声回荡在空中,至此冗长而规模堪称盛大的登基仪式宣告结束,接下来的节目重新转回到咸阳的皇宫大殿举行。

在万众瞩目的期待之下,终于轮到了犒赏兴汉军的有功之臣与册封后宫嫔妃这道程序。不用多说,大汉皇后的凤冠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死而复生的薛梦颍头上。哪怕陈凉的大部分下属臣僚都认为薛皇后那曲折离奇的身世故事传扬出去,未免有耸人听闻之嫌,有损于皇家颜面,不过皇帝陈凉执意如此作法,大臣们谁又能拗得过他?

要知道,陈凉是一刀一枪打拼出天下的开国之君,不是那些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后嗣皇帝。即使他的脾气不错,冒着触怒皇帝的风险,只为博得一个直谏之名,似乎也不大划得来。

倘若是涉及国家存亡,社稷兴衰的大事,必定不乏殒身前赴后继,只为以正视听的仁人志士。一个无伤大雅的立后问题,叫大家玩命地反对,这种不知所谓的勾当还真不是脑筋正常的人能干出来的。

一脑门子官司的陈凉草草处理完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随即着手封赏兴汉军的功臣们。那些熬到了论功行赏之日的大小功臣,无不是喜气洋洋地向新科大汉皇帝行三拜九扣大礼谢恩。

资格最老,抑或是功绩最多的司徒雅和苗仁辅、白正宗、鲜于闵四人,清一色被封为开国公,其他的各路将领也皆有封赏,不消说皆大欢喜。

出身于陈氏的宗室亲贵们则按照与皇帝陈凉的血缘亲疏远近和个人功绩高下,分别被加封为郡王到男爵,领取等级不一的爵禄。随着犒赏功臣的尘埃落定,新兴的大汉帝国正式取代了业已覆灭在红巾军之手的大秦帝国,疆域领土除却尚未完全收复的河北、辽东和安东、西域两大都护府之外,几乎囊括了前秦的所有州郡城池,配得上威加海内的赞誉。

分蛋糕的仪式结束后,陈凉立马恢复了戎马皇帝的本色,端坐在龙椅之上高声说道:

“白将军!”

“末将在!”

这位白郡守正应了后来者居上的那句老话,投效时间最晚的他飞速逾越了诸多同僚,凭借着卓越功勋跻身于公爵行列,但也不能忽视陈凉的提拔重用,此刻以白正宗的老道仍不免生出受宠若惊之感。

轻轻一摆手,陈凉正色说道:

“朕委你安北将军之职,统兵二十万讨伐铁勒、高车诸胡,收复河北、河套。”

白正宗对担纲扫荡宿敌早有心理准备,叩拜说道:

“是,末将领旨。”

“鲜于将军!苗将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