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 (第1/4页)

“织毛衣的口粮,咱们按重量计吧,交回多少斤的毛衣,咱们发多少斤的粮食。”

“那。。。,这羊毛。。。?”放在马车上的多是羊皮和羊毡,李智还真没见到羊毛。

“哦,让人到这辆马车来领。”志文嫌羊毛占地方,都收了起来,那几袋脱了脂的羊毛,此刻正在马车上,由八千教小英娘她们纺线织衣呢。

“对了,交回来的毛衣与发出去的羊毛相比,重量不能轻于一成,否则,扣粮。”

其实羊毛纺线织成毛衣后,重量并无多少损耗,不过水至清则无鱼,志文允许他们从中捞点好处,但不能太过份。

李智拱手作别,自行做事去了。

志文快步走到马车旁,“好了没有,八千,我要让宋婶儿她们教其他人去了。”

八千腼腆一笑,低声答道:“再收个尾,我爹的毛衣就好了。”

虽说那天志文给八千说了,除了最关键的那个步骤,其他都要教给别人,可八千觉得身为男儿,实在拉不下脸在大庭广众之下教人纺线织衣,小英娘和囡囡她们这几天都是在马车篷里跟他学的。

“那宋婶儿她们学得如何?”

“纺线宋婶儿一看就会了,织衣么,除了收尾,宋婶儿也都会了。”

“行行行,记你一功,车我来赶,你快进去把尾收了。”志文跳上马车,接过马鞭,“其实教会她们,以后都用不着你再织了。”

“那是。”八千边钻进车篷边说道,“宋婶儿,你们现在可是个个都比我厉害啊。”

车篷里爆出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

此后几天,因为沿途要进村兜售羊毡,过河后飞快的行进速度慢了下来。

晋西这里也是大旱,虽说与陕北相比旱情较轻,而且此地临近黄河,还有水利设施可用,可山地不少,能产粮的田地并不多,但这一路上遇到的村寨,日子似乎还过得去。

每到一地,难民们犹如流浪民族吉普赛人那样,纷纷上门兜售羊毡,都能很快完成任务。当然,为了防止他们恶性竞争,李智按照志文的意见,根据村落的大小,分批安排不同的人群进村售卖。

或许得益于在河西志文强迫他们养成的卫生习惯,衣服虽破,但还算干净,比那一身脏兮兮的,自然给人印象要好得多。

也或许得益于羊毡价格便宜,这些难民没做过买卖,不贪心,往往只在志文给他们的价格上再加两三成,与市价一比,便宜不少,质量也好,又临近初冬,有的村子甚至哄抢。

不过志文始终觉得以上两点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羊毡换回来的东西,银两多而粮食少,说明与他看到的情况是一致的,此地产粮不多,当然也可能是村民们舍不得粮食。

可如果真穷困的话,手头怎会有这么多的银两?这里可是晋西,志文不由想到,莫非附近有什么矿藏?

第130章 哄抢羊毡

“吁。。。。。。”,拉车的马被勒住缰绳,发出低低的嘶鸣,几辆马车车轮先后发出刺耳的声响。

“哎呀,你们是卖羊毡吧?”

“怎么才来?等你们好久了。”

志文他们的马车刚在一个村口站定,一群婶子、大妈就围了上来,嘴里还有些抱怨,不由分说地拉起难民身上的羊毡看,不少难民赚的钱粮不少,自己也买了羊毡做衣服。

几个胆儿大的还想冲到马车旁细看,被小林、大成他们带着人挡住,见这些小孩不言苟笑,手中又有武器,这才悻悻离开。

“好了好了,诸位婶子大娘不要着急,你们回家稍待,我们一会儿就有人进村的,送货上门,比你们在这儿买可方便多了。”李智急忙跳出来大声喊道,其实是进村的人还没定下来,货物也未发到他们手中。

谁也没想到羊毡行情如此火爆,都到村口来等他们了,这还是第一次,以前怎么滴也要进村吆喝几声的。

等难民们扛着羊毡陆陆续续朝村里走去时,志文低声吩咐了马二几句,在外绕了一圈、今早才回来的马二点点头,抗上一卷羊毡,也进村去了。

羊毡卖得如此之好,实在出乎志文的意料,今天这个村子更是似乎知道他们要来,早早在村口等候,不太正常,还是让马二进去打探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吧。

赶在晚饭前,马二两手空空地回来了,一见志文就掏出褡裢,作势欲上交售卖羊毡所得的银两。

“行了,收起来吧,算你这回的赏金了。”志文笑骂,“怎么回事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