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1/4页)

�笳吡⒙劾碛善那烦渥恪!巴硖啤笔�逃辛云嫣��蝗绯跏⒄撸�嘤谐銎嬷剖ざ�⒊跏⑺�捶⒄撸�衲芤桓拍ㄉ罚咳绱耸��嫒ぃ�兄�诒硐质�椋��怯诺悖�洹奥渫硖啤焙紊耍俊笆�厥⑻啤保�徽�敲魇�ヂ涞牟「��幻矗克斩�虏恢�杉��褪�⒙郏�渌到贤ù铩W匀唬�÷甲髌酚Ω梦�衷�玻�坏蓖�痈�模蝗痪吞敢斩�郏�捎锌晌拗�洌�恳愿畎��选�

(周啸天)

润州听暮角

润州听暮角

李涉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诗题一作《晚泊润州闻角》,与本题恰成补充,说明本诗是羁旅水途之作。

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

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象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不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吗?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哇!“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文宗时,诗人曾因事流放康州(治所在今广东德庆),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迁谪途中。

这首诗,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乍读,作品好象完全是按照事物的原貌来写的,细细体味,字字句句都见匠心。诗人选择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一幅画卷:江边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惊飞的鸿雁,而画外则传来悲凉的画角声。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傅经顺)

再宿武关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李涉元和年间曾官太子通事舍人,因事贬谪出京;大和中,复召为太学博士,不久又因事罢官,流放桂粤。从此诗题“再宿武关”的“再”,以及首句“远别”、“万里游”等词语看,这首诗很可能是他第二次罢官出京过武关时写的。武关,在商州(今陕西省商县),为秦时南面的重要关隘,故又名“南关”。这首诗,诗人写他再宿武关时的见闻感受,以抒发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远别秦城万里游”。开头一句,诗人就点出他这次再宿武关非同寻常。秦城,指京都长安。诗人告诉我们,他是从京城来,到万里之外遥远的地方去。这里暗示出他因事罢官流放南方之事。因此这次“远别”意味着和皇城的永别,和仕途的永别:“万里游”也并非去游山玩水,而是被迫飘流到万里之外。诗人这种愁苦心情,在下面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来。

“乱山高下出商州”。乱山,指商州附近的商山。商山有“九曲十八绕”之称,奇秀多姿,风景幽胜。“乱山高下”四个字,把商山重峦迭嶂、回环曲折的气势和形貌,逼直地勾勒出来了;一个“出”字,又使静止的山活动起来,使我们仿佛看到绵延迤逦的商山群峰,纷纷涌出于商州城。此句是写山,更是写人──写诗人踏着高低曲折的山道走出商州城时的心情。其实,商山似乱非乱,形乱神不乱,它错落有致,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此时此地,诗人哪有闲情细细欣赏,由于他“远别秦城”,心乱如麻,商山在他眼里就成“乱山”了。而满目乱山,又格外烘托出人的心绪烦乱;山与人、景与情交融为一体了。

诗的下两句写夜宿武关的情景。不难想象,诗人此夜投宿武关,想到明晨将出关南去,与“秦城”相隔更加遥远,该是何等愁苦;加以孤馆寒灯,形单影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