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部分 (第1/4页)

王梓钧甩了甩手上的拳套,对大山倍达说:“大山先生,你没想过把传统的拳击拳套换成分指拳套吗?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双手和手腕的灵活性。”

大山倍达疑惑道:“分指拳套?猪木戴的那种拳套吗?”

大山倍达没看过李小龙的《猛龙过江》,不过他却知道安东尼奥。猪木。因为猪木是个日本人。这货是率先在职业比赛中使用分指拳套的人,猪木为了宣传异种格斗术,满世界地找人PK,对手包括拳王阿里在内。

拳王阿里与猪木打的那一场,在比赛前的宣传词中被称为“世纪大决战”,比赛打完之后,观众送了这场比赛一个雅号——世纪大烂仗。

原因是猪木本是个摔跤手出身,赛前拳王阿里那边的人对比赛规则提出许多限制,包括禁止攻击阿里的头部、喉咙等部位,禁止使用手刀劈击、肘击、膝击、头锤。禁止立姿踢击、禁止擒抱……等等。

几乎把猪木的拿手绝招都限制了,结果在整场比赛中,猪木果然不违规使用立姿踢击,人家直接躺着踢——自始至终猪木都以低姿态或直接躺在地板上,不断地踢打阿里的腿部。而可怜的拳王阿里先生,腿都快被踢肿了,他那沙钵大的拳头从头至尾只击中猪木六拳。

最后两人不得不以平手收场,因为裁判都不知道该怎么判谁胜利。比赛结束后。阿里因为猪木不断的踢击,左脚得了血栓症住院一个多月……

风格太过迥异的两种格斗术,上了擂台之后根本没法打,除非是玩自由格斗。这也是擂台比赛与实际格斗的区别,台下没有规则限制之后,即便是拳王泰森也有可能被一个普通的柔道运动员给废了。

这时的极真空手道正式比赛时还没有自己的专用拳套。比如跟泰拳打,双方都是直接套上拳击手套比赛。至于训练时,则是直接用布条缠手,把手背和掌心包好,露出五指和虎口少部分。

当然。由于猪木率先在正式比赛中用分指拳套,这种具有实用性的拳套迅速在非官方的武者之间流行起来,不少练空手道的人私底下也是在用的。不过眼前这里可是极真会馆,乃是极真空手道的发源地,他们训练时自然不会随意跟风。

“王先生是不习惯戴这个吗?那都换换吧。”大山倍达让人拿来缠手的布条子,王梓钧的燕青拳戴拳套会被限制住武力。极真空手道也同样时如此。既然都放不开,那不如不戴好。

大山喜久子跑过来帮王梓钧把手缠好,极真会馆里的学员听说王梓钧要同千叶真一打,纷纷跑过来围观。他们对王梓钧的身手不了解,自然倾向于千叶真一胜利,毕竟千叶是这些年轻学员的师兄甚至是师叔、师叔祖——虽然这里并没有这种叫法。

林博文和王梓钧的几个保镖亦在围观之列,他们同样不清楚王梓钧的身手,担心王梓钧会意外受伤。

初夏的阳光穿过树冠照在王梓钧的身上。布满大半个后背的斑斓虎刺青,提醒旁人眼前这位并非什么斯文先生。

甚至有几个学员看着王梓钧背上的刺青啧啧赞叹,日本帮会里能有这么大面积刺青的,可都不是什么小人物。

“王先生,请指教!”千叶真一朝王梓钧弯腰鞠躬。

王梓钧抱拳说:“彼此彼此。”

虽说不是正规比赛,不过规矩还是有的,比如不能打裆部,不能打喉咙等等危险部位。

千叶真一毕竟已经过四十岁了,虽然时常练习,但作为一个动作明星的他,要不停地忙碌奔走,实力比年轻时要大大降低。岁月不饶人,即便是拿现在的李小龙跟十年前的李小龙相比,经验、技巧在增长,但体力和速度也已经下降了。

王梓钧还要一个多月才满32岁,身体几乎算是处在巅峰状态。

高手不是天生的,而是靠训练与实战磨砺出来的。所以千叶真一并不认为王梓钧有多强,毕竟王梓钧做出一大摊的事业,能用于格斗训练的时间很少,实战就更几乎没有了。

谨慎起见,千叶真一兜着步伐绕王梓钧转了小半圈,突然毫无征兆地一个试探性侧踢攻出。

王梓钧几年前就已经能勉强适应李小龙的进攻速度,这千叶真一的侧踢速度比李小龙慢了几乎一倍,根本不放在他眼里。

王梓钧一错步就避开踢击,就在千叶真一还没有回腿的瞬间,他的腰部猛然发力,脊椎如同压缩之后突然蹦开的弹簧,身体前倾挥拳扑出。

千叶真一刚才本是试探性进攻,留有七分余地,随时可以转攻为守。可王梓钧的速度实在太快,对时机的把握也妙道极点,他的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