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 (第1/4页)

跟似乎不成问题才是,为什么杨家兄弟会威胁到我们?”

徐家伟摇了摇头,一脸郁闷地说道:“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都是不可理喻的,毕竟我在香港的社团待了几十年,里面的许多内幕还是非常清楚的。杨氏兄弟之所以威胁到我们,是因为我们逐渐获得了清莱华人和其他部族的支持。我们在清莱开设的中葯提炼厂、木器厂和藤编工艺厂,让不少人逐渐摆脱了贫困,这样很多穷人就不再向杨氏兄弟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了,迫使他们不得不提高工人的工资。这一来,就牵扯到利益的纠葛了。说到这儿,你还不清楚吗?”

康宁无奈地点点头,转向陈朴问道:“你那个助手刘海澜如何?心性和能力还可以吧?”

“很不错,这伢子是贵州独山人,小我两岁,胆大心细,武功也不错,当年是我手下的二班长,为人仗义,老成持重,所以我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派他去镇守清莱。这段时间他在清莱干得还不错,年前我们决定扎根清莱之后,他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在大其力建立了一家葯店和一家中葯材收购站,如今大其力的主要情报,都是通过这两个点弄回来的。哪天有空,我陪你去缅甸走一趟,一圈下来,估计你会对缅甸和泰国这两个国家有很多新认识的。再一个,你的泰国护照也该用用了,盖上个印,生效以后走哪儿都方便一些。”

陈朴见康宁主动询问,借此机会巧妙地提出让康宁出行的建议。

徐家伟看到康宁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轻轻摘下眼镜,慢条斯理地说道:“阿宁,说实话,这一周来听到你的赞誉,我心里既高兴也惭愧,高兴的是得到你的认可和鼓励,惭愧的是现在我们除了琅勃拉邦外,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地盘可言。一年多来,我们的工作并没有完全打开局面,除了依靠你的葯方,保持六种葯品生产获得足够发展的资金之外,其他方面我们的进展相当有限。之前,我和一班兄弟也时常讨论这个问题,大家都拿不出好的解决办法。你也知道,我在商贸和交际上还算过得去,阿东是经济管理上的一把好手,阿陈在保障和拓展方面做得很好,可是我们就没有一个拥有你的眼光和魅力。现在公司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局面,如果你再不愿出来当头的话,我想过段时间,公司的规模还是老老实实地收一收,这样好好过一辈子也不错。再做一两年,大家手里都有个十亿八亿美金的,也算是富家翁了。”

徐家伟的一席话,让气氛变得沉闷起来。

康宁深知徐家伟的意思,也隐隐看到了陈朴不甘寂寞的雄心壮志,很有可能这一年多来的生活和环境,让陈朴以及他手下众多弟兄们不甘受制于人的情绪逐渐蔓延。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度里生存,他们心中时时都有真正军人那种似乎与生俱来的危机感。

康宁转念又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逃亡至今,转眼四年过去了,自己现在仍然没有一个稳固的落脚之处。

但是沉重的责任感,又让康宁非常踌躇,以往都是自己一个人在为明天而抗争,没有什么牵挂和太多的责任感,但是只要答应成为一个集体的领袖,今后每走一步,都会艰难百倍。

陈朴和徐家伟默默地子着沉思中的康宁,谁也没有去打搅他。

直到斜阳西坠,康宁才深深叹了口气:“明天我们就出发到清莱去看看,之后去一趟大其力,回来之后我就把自己的最后决定告诉大家。到时候咱们弟兄好好商量一下吧,是去是留,我都会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复。”

徐家伟和陈朴听完康宁的话,心里一震,不由面面相觑。

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和一班兄弟是否逼得太急了,因而才导致康宁说出“去和留”这样没有第三种选择的严重结果。

第三百八十五章 初进金三角

莱府位于泰国领土的最北端,这是一座宁静简朴、绿境小城,同时也是通往北部掸邦高原山区的交通要道,它地处泰国、老、缅甸三国的交界处,距离泰国的首都曼谷约七百八十五公里路程。

由于清莱位于湄公河与三座小山丘的天然屏障之间,是靠近边界的重要战略重镇,使其慢慢地发展成为了泰国北部极其重要的通商与贸易中心。此地质朴的山地村落、浪漫的湄公河和神秘的金三角,共同构成了清莱的主要特色。

清莱十一月到二月,是凉爽的旱季,三月到五月,则是又湿又热的雨季。康宁一行到来的时候,正好碰上了一场瓢泼大雨,要不是徐子良和刘海澜特意准备了丰田越野车到泰老边境迎接,从边境铁丝网下钻进泰国境内的康宁一行,恐怕一个个全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