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部分 (第1/4页)

梁山犹豫地回答道:“我们都担心兵员的素质成问题,所以只能精益求精,不敢多招。要是放开招,我们这么好的待遇,再加上现在良好的群众基础,闭上眼也能招进三五千人进来。”

康宁摇了摇头:“不!大家的思路还是没有放开,我们不可能总是从国内的老兵中招人。我们应该这么想:在国内不招则已,要招就要招最优秀的!而在这里,我们要迅速与当地人民融和在一起,要想得到人民的支持,就必须将人民的儿子招进军队,否则怎么能让当地各族人民相信,我们是他们的子弟兵?大家不要忘了当年红军是怎么星火燎原的?只要我们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我相信当地各民族的小伙子绝不比其他势力的差,而且少数民族的小伙子自尊心强,非常能吃苦,趁今天这个公审大会难得的鼓动效果,我们更应该放开手脚,大胆招兵,三个月后大家就明白其中的重要性了!”

“还是你想的周到啊!现在我们是应该大胆招,多多益善!要保证部队的战斗力,我们大可以新兵训练三个月后再进行严格的挑选,不够格的就放到后勤部队去,同时我们还要成立一支工程兵部队,很多军事战备建筑,需要我们军队内部自己解决!”陈朴终于下定了决心。

众人很快就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下午,一张张招兵告示出现在孟雷城大街小巷的显眼位置。

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当天晚饭前军营的招兵处就挤满了踊跃报名当兵的各族青年,略一统计竟达**千人,几个偏远寨子的头人和青年还向招兵处的军官恳求,要求将招兵期限延长十天,以便通知寨子里的年轻人赶来报名。

不少大胆的族姑娘和爱尼族姑娘还结伴来问,为什么北边的军队都招收女兵,这里却没有女兵的位置?

看到这样的情景,陈朴和一班兄弟都感慨不已,就连石镇、顾耀祖等新加入的军官们也连声说“万万没想到。”

康宁见此情形,干脆再次集中所有的中高级军官一起开了个讨论会,让大家都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交流一下各自的得失。许多人都清楚地感受到,今天的公审大会,不单止公审那些所谓的罪犯,同时也是长期以来各种工作的检讨和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每一个人思想的公审。

五十余名中高级军官的倾心交流,让大家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眼界也越来越开阔,对人民军队的认识真正地上了一个台阶。

康宁在最后总结中的一句话让大家永远难忘:我们与真正的人民军队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时刻牢记居安思危这个真理啊!

第四百六十七章 模范营

二天上午,即将返回琅勃拉邦的康宁和陈朴,召集关山、甘少铭、刘海澜、涂文胜和石镇六人,一起开了个小范围内的会议,明确了两人离开后的职权范围。

会议决定:大瑶山总部的工作暂时交由刘海澜全面负责,其他五人将组成孟雷五县军政事务领导小组,全面主导对辖下区域所有军政事务和民政事务的管理处置。

大家都清楚地知道康宁和陈朴在这个关键时候返回琅勃拉邦大本营,肯定会在近期内拿出重要的决策来,为将来的发展起到前瞻性的指导作用,因此全都主动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来,让两人宽心前往。

脱去戎装,换上一身便服的陈朴,和康宁一起来到了孟洋县城,肖先河已经亲率两辆特权牌照的豪华越野车在此等候了。

随后,三人就在教导大队大队长许望、新任二营长翁边、副营长拔贡和特种分队长孙毅的陪同下,对住有五千多居民的孟洋县城进行了巡察。看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换了政权而被打乱,康宁和陈朴点了点头,都对许望、翁边等人的工作深感满意。

走到一条街区的中心位置,陈朴看到五六个身穿迷彩服,头戴瑶苗族包巾的战士正在一排破旧的房顶上钉条,下面几个身着民族服饰的男人正热火朝天地往上递木板,就知道这是战士们在替老百姓修补房子。

陈朴拍了拍许望的肩膀,满意地道:“干得不错。咱们军队地老传统又回来了。”

许望不好意思地解释:“这都是翁边和拔贡的功劳。刚开始的时候,连我都没想起来,他们俩和几个连排长看到许多老百姓的屋顶破得不像样子,便主动联系百姓过来帮忙,还用自己的薪水买来条板和铁钉。这件事让全城的百姓反响很大,从原来的畏惧到现在对我们的官兵有笑脸了,如今只要看到我们巡逻的官兵都会停下脚步,百姓们都会从自己家里端出茶水和瓜果出来,我相信只要这样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要不了半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