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 (第1/4页)

“不说好莱坞了,哪怕是艺术电影的圣地欧洲,法国这种小众艺术院线成熟的国家,每年票房排行前十甚至前二十的,也都是商业片,艺术电影都要靠边站的。所以指望艺术电影赚取票房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所以,我拍文艺片,就抱着一个目的,精致,当然,可能是导演水平或者审美有限,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拍出一部让自己特别满意的作品。”

“《卡罗尔》绝对算是我在四十岁之前都不太敢说超越的作品,因为我在写剧本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力有不逮。这种感觉是我在做导演之后从没经历过的,好在演员们表现出色,完全掩盖了某些虚无的地方。”

“如果让我自己评价《卡罗尔》,我可能会说,经典谈不上,但绝对适合两个人观影。”

说了一大堆,还是想卖票!

“…谢谢沈临导演,对了,沈导,能问一下,您对这部电影的票房预期吗?”

“嗯,说实在的,我对这部电影的票房没有期待,有人愿意看就好。”

沈临沉思了片刻,回答道。

“那总该有个数字吧,你看看场下的媒体还有记者,怎么也得给他们一个交代,是吧?”

谢南指了指台下的观众席,果然一堆的记者正忙着拍照。

“我想想,8亿吧!8亿应该差不多!”

“…8亿也叫没期待?”

不止是谢南一脸的难以置信,就连台上的几个演员,包括赵莉颖、巩利、辰道明都很诧异。

更别说场下的观众还有嘉宾什么的。

“8亿也算多吗?”

沈临瞪大眼珠子,好似受到了侮辱一般。

“…”

谢南刚准备说点什么,突然想到现在她对面的导演叫沈临!

“我的作品,再怎么差劲,5亿票房应该有吧,加上一个金棕榈,两个戛纳影后的奖杯,刚好8亿。”

沈临掰着手指头,算得很仔细。

事实上,每个人都清楚他可能会搞点事情出来。

谁曾想,这货的自信简直让人没法理解。

你特么以为你是谁?

文艺片拿下8亿的票房?

刚开始铺垫那么多,从各种角度阐述文艺类电影票房肯定不高,现在又说了8亿票房?

虽然公认的‘沈临作品’这四个字真金白银,至少能换5亿票房,但那是针对某些特定作品。

君不见《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在华票房仅仅3亿出头,那还是奥斯卡最佳影片呢!

场下大多数记者很兴奋难得要看到沈临被打脸了!

《卡罗尔》虽然没在国内公映过,但影片风格,包括节奏、内容,早就被一堆参加过戛纳电影节的记者披露出来了。

虽然质量有口皆碑,但怎么看,都不像有票房表现力的作品!

第八十四章 前辈的评价

沈临心里很清楚,《卡罗尔》的国内票房成绩最多5亿出头。

毕竟是文艺片,哪怕有着金棕榈的加持,虽然从本质上来说,《卡罗尔》是符合好莱坞商业片模式的作品,也没卵用。

最大的问题,节奏太慢!

但是,宣传嘛,总要说点装逼的话,否则,人家媒体凭什么帮你宣传?

就好像冯晓刚在宣传《集结号》的时候,曾经说过‘从票房号召力来看,我觉得我是全中国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

甭管他是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真的这么觉得,但第二天,媒体大规模报道了《集结号》,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

“好,我们开始看电影!”

谢南被沈临的‘狂妄’噎住了,好半天,接了一句。

电影开始放映,国内公映的版本跟国外没什么差别,唯一裸露的只有后背。

其实,像《卡罗尔》这类电影,本身极其符合好莱坞体系标准的披着文艺片外衣的商业片,无论是剧情架构或者电影的赋、比、兴情绪带入,可以让普通人完全沉寂剧情之内!

真正意义上阐述人性,表达社会的文艺片,是不可能这么快就让人进入其中的!

“小家伙功力进步的很明显啊!”

看到电影中、光线的使用,包括镜头语言的构造,陈恺哥略带点感慨的冲身边的冯晓刚说道。

“嗯,到目前为止,我挑不出毛病!”

冯晓刚点了点头,表示赞成。

沈临要是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