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部分 (第1/4页)

安南王点点头说道:“王阳明仙师自然是不会害我,可是如果本王贸然称帝,必然会让西牛贺州的二十六皇兄震怒,到时候兵灾一起……。”

刚毅低头对安南王说道:“王爷,我南瞻部洲大军在王阳明仙师的操练下,已经变的极为的精壮,此次又在三山关下大败岳飞,就算是西牛贺州发兵讨伐,也讨不了好去。再说。就算是王爷不称帝,西牛贺州的那位宣和皇帝会放过王爷吗?”

安南王哈哈一笑,说道:“没想到本王竟然还没有你看地清楚,不错。就算是本王不称帝,我们的那位宣和皇帝也不会放过本王,反倒不如直接称帝,也显得名正言顺。”说完又是一阵哈哈大笑,便转进寝宫去了。刚毅也随在安南王身后而去。

朝中的一干大臣。见安南王不肯登基为帝,都有些意兴阑珊。但是见军师似乎成竹在胸,下朝后便一窝蜂的向着军师府而去。

王阳明知道,朝中的大臣是一定会来地,早就吩咐在门口等候,将一干大臣请进府中。

等朝中重臣到齐之后,便有人开口说道:“军师、王爷登基为帝乃是天命所归,可是陛下却不愿意登基,此事如何是好?”

王阳明一笑,说道:“上古之时尧、舜禅让,舜帝也是推辞数次之后,方才接位为帝。”

众臣一听便知道王阳明话中的意思,起身说道:“不错,不错,正该如此。”随后便告辞离开军师府,各自回家。

随后的几天,朝中众臣又接连两次请安南王登基,又被安南王所推辞,直到第四次的时候,安南王方才故作无奈的答应了。登基为帝,定年号为隆武。

安南王登基的消息传到东胜神州,东灵王麾下的众臣也想请东灵王登基,东灵王微微一笑,对众臣说道:“不急、不急,让他们先去争夺,等他们争斗结束的时候,才是我东胜神州出手地时候。”

众臣此时方才知道东灵王的想法,,而这也是最好的办法,自己一方会得到最大的利益,都微笑着点点头。

而西牛贺州地宣和皇帝却是暴跳如雷,身为一个帝王,他无法忍受这种情况的出现,这是对他最大的侮辱,绝对无法忍受。

此时的宣和皇帝立马下令,让岳飞出征,讨伐南瞻部洲。

可是朝中的一众大臣却告知宣和皇帝,由于林仁肇与岳飞,接连两次在三山关前战败,损失了不少地士卒,现在国中能够调遣地大军不过五十万,其他的都在各处防御,无法调动,而五十万地大军想要征讨南瞻部洲是不足的。

此时宣和皇帝的心已经静下来了,知道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南瞻部洲,东胜神州的那位东灵王也不是安分守己的人。

自己不但要进攻南瞻部洲,还要防备东胜神州的偷袭,虽然自己占据了西、北两洲,以及东胜神州的一部分,可是自己的对手并不比自己弱上多少。

因为自己要面对的是两个兄弟,而不是一人,难免会有顾此失彼的情况发生。

冷静下来之后,宣和皇帝让岳飞加紧练兵,准备随时进攻东南二洲。

可是还没有等到他将兵练好,南瞻部洲的军队已经走出三山关开始讨伐西牛贺州。

听到这则消息的宣和皇帝,怒极而笑,看着自己面前的讨伐檄文,说道:“你还真是心急啊,朕没有前去讨伐你,你竟然自己找上门来了。”

随后示意身边的内侍,在朝堂上将檄文念出来。

“朕曾闻,为人者当有忠、孝、仁、义四节,今西牛贺州伪帝宣和……。”这名内侍念到这里,看着宣和皇帝跪倒在地不敢继续念下去。

宣和皇帝面色平静的说道:“朕恕你无罪,你继续往下念。”

内侍看了宣和皇帝一眼,站起身来,继续念道:“伪帝宣和无诏登基,是为不忠;毒杀先帝,是为不孝;残害忠良,是为不仁;威迫兄弟,是为不义。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如何能窃据神器,统帅万民。朕本不欲兄弟相残,但为国家计,为社稷计,为百姓计,不得不暂居皇位,以讨伐伪帝,待大业完成,当退位隐避,再行挑选明君。今朕已派麾下百万大军讨伐西牛贺州,望各路有识之士前来襄助,共讨伪帝。”

内侍战战兢兢的念完,便跪倒在地,不敢动弹。

宣和皇帝对内侍说道:“与你无关,你不必害怕,下去吧。”

内侍闻言方才起身,离开金銮殿。

宣和皇帝看着金銮殿上的一众大臣,说道:“都说说看吧,南瞻部洲已经发出檄文,要来讨伐朕这个伪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