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另外,土耳其人不太明白这个远在东亚的国家为什么要突然选择帮助自己,他们深怕这是南海联邦打算利用土耳其的国土与英国人在中东展开争夺,而这种大国之间的博弈很可能会彻底毁了土耳其这个残破衰弱的国家。

不过土耳其人也没有选择直接拒绝南海联邦的好意,因为他们确实是需要援助,虽然打败了希腊人的进攻,也基本稳定住了控制在手中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土耳其经过一战和独立这两场战争的消耗,已经一穷二白了,如果没有苏联政府的部分支援,恐怕连希腊人也抵挡不住,所以现在的土耳其临时政府就像一个处于饥饿状态的人,很可能会忽视一些可能存在的危险,而选择去吃一个丢在路边的馒头,只不过在吃之前,它想先闻一闻,或者舔一舔,看看是否有毒,其实也就是个心理安慰。

这个道理苏联人很明白,作为一个与南海联邦政府有军事合作的国家,苏联人很仗义的向联邦政府转达了他们的看法和建议,然后又很现实的表示,苏联政府已经无偿的为南海联邦政府提供了帮助,至于今后还需要苏联政府提供类似的服务,联邦政府就别这么空口白牙的提出来了。

对于苏联人的仗义和现实,刘芾毫不在意,北极熊的贪婪和无情是它的本性,而且求人帮忙送些礼物也讲得过去,只要他真能帮上这个忙。随着南海联邦为苏联免费培训第二批潜艇人员的消息告知了苏联派来的新大使同志,一周后,苏联大使就亲自带来口信,土耳其新政府同意与南海联邦政府就军事合作方面进行一次会谈,土耳其方面将派出一个代表团,以采购联邦潜艇的名义前往马尼拉港。

有了和智利方面合作的经验,联邦国防部对于这种对外军事合作也就不再是新手了,当他们把修改过多次的军事合作方案提供给土耳其代表团的时候,对方并没有提出太多的疑问,只是表示这份方案最终还要通过国内的批准,请联邦政府等待一些日子,他们将尽快启程返回土耳其,并把这份方案提交给总统。(未完待续。。)

第九十二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

为了加强土耳其代表团对联邦军事实力的印象,国防部特意为他们安排了一次对联邦海陆空军的参观,在10天内,国防部和内务部的工作人员带着土耳其代表团观看了马尼拉造船厂、河内重工业基地、坦克制造厂、飞机制造厂和几个军工厂,除了需要对外保密的装备之外,普通的潜艇制造、装甲车制造、飞机制造和枪械火炮的制造都给这些代表们大致看了一看。

这次前来南海联邦谈判的土耳其代表中,只有2位是文职官员,剩下的4人都是土耳其军队中的高级参谋人员,都参加过一战和土耳其的独立战争,所以他们对武器装备的种类、性能都比较了解,这些人在参观的过程中,对南海联邦的很多武器都很感兴趣,其中以潜艇、装甲车、摩托车、加榴炮、地雷、飞机和半自动步枪为最,当场就表示,如果南海联邦能够为土耳其提供这些装备,那么这次军事合作的前景就非常乐观。

对于这些土耳其人提出的要求,联邦国防部都做了一一解答,首先,大量装备装甲车和飞机对于这个阶段的土耳其政府来说是不现实的,先不说它们本身的造价,就算是后期的维修和燃料,土耳其军队恐怕都支付不起,所以联邦政府不建议土耳其政府大批量采购装甲车和飞机;其次,半自动步枪虽然火力输出要大于普通步枪,但是子弹的消耗也是普通步枪的好几倍。对于后勤的压力也就加大了不少,所以在没有完善和后勤和弹药储量支持下,也不建议大批量装备;

最终联邦国防部还是坚持认为,土耳其政府如果想扎扎实实的提升军队的实力,那就必须解决自身的军工生产能力,而联邦政府提供的军事合作方案,正是按照土耳其现有能力设计的一套一揽子解决办法,促成这个方案才是重点,至于像装甲车、飞机、火炮等武器的采购,则应该放在次要位置。

土耳其代表团的人对于南海联邦政府这种负责任的态度非常赞赏。他们本来以为那份方案只是联邦政府画的一张大饼。最终的目的无非就是推销自己的军火,以前的很多国家都是这么干的,卖你东西可以,卖你生产线和技术免谈。而切实帮助土耳其建立自己的国防工业。南海联邦还是第一家。这也正是土耳其政府最需要的。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为了能够把势力范围扩张到欧洲,南海联邦愿意做这种不赚钱的生意;为了能把自己国防工业发展起来。不再受欧洲强国的控制和欺负,土耳其政府也愿意同南海联邦加强军事合作,两方一拍即合。

萨姆松,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