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 (第1/4页)

队,其中还有很多著名的诗人、画家、科学家,他们都在加入时发誓前往西班牙,拯救全人类的自由,而结果是超过了5000多人的纵队战士长眠在西班牙。

除了欧洲之外,还有一个令美国政府担忧的国家,那就是南海联邦。虽然美国人在亚洲的势力已经基本被挤了出去,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和军事上都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大国来说,南海联邦还是成为了美国最关注的对象,而美国政府也念念不忘亚洲这个庞大的市场,它不甘心就这样失去亚洲,总想着能够趁机返回来。

要想返回亚洲市场,就得在军事压制住南海联邦,要想压制住联邦的军事实力,就必须发展海军,这是美国政府内部的统一思想。当初美国人与英国人共同设计了一个《华盛顿海军条约》,用它来拖住联邦海军发展的速度,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发展美国的自身实力,以便能够追赶上南海联邦海军的脚步。

从那以后,美国通过各种手段与英国海军展开了合作,在不引起英国恐慌的情况下,发展其自己的海军势力。与历史有些不同的是,美国在二战前部署在太平洋的海军实力要更强大一些,不光有配备了战列舰,而且还有3艘航空母舰,都是2万多吨的中型航母,如果不是受限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美国还会生产出来更多的航母和飞机。

在南r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和英法等国看到了联邦飞机的强大战斗力和破坏力,并采取了各自的对策,就美国来说,他们一边提高自己的飞机制造技术,一边重点开发出来多种防空火炮,首先用来保卫美国本土和军事基地的安全。(未完待续。。)

第七章 吃亏是福

在进入1936年之后,美国的情报机构向美国政府发出了警告,他们通过多方搜集,发现南海联邦正在悄悄的扩充军备,不仅军工厂和造船厂中都在生产大批军备,而且联邦海军、空军和陆军都在慢慢的扩军。

这一情况由于无法得到证实,且当时的国际关注点都在欧洲大陆,美国政府也无法指责南海联邦的这些行为,但是南海联邦的这些做法,已经引起了美国政府的警惕。从1937年底,美国政府就通过了一项财政拨款,专门为海军提供了专项资金,用于建造3艘航空母舰和一批驱逐舰。

不过美国政府里毕竟没有刘芾这样的先知,他只是惯性的对南海联邦加强了防备,但是并不知道是否会发生战争,如果发生战争会大概发生在什么时间,所以这些措施的盲目性很高,针对性不足,只是泛泛的防御和关注而已。

对于美国政府的动作,刘芾也是心知肚明。南海联邦如此大规模的扩军要想不被外人知道,是不可能的。内务部就算是再强力,反间谍工作开展的再好,有些事情也是无法隐瞒住的。而且这些扩军动作在很多方面并不是纯军事领域的,比如说征兵,如果是自身情报人员,对联邦政府的兵役制度比较熟悉,那就很容易发现联邦政府增加了征兵数量且拖延了退役数量,也不难从订单数量和生产数量上来判断联邦海军造船厂的产能。

刘芾并不怕被外国知道联邦的扩军举动,只要别知道的清清楚楚就没问题。对于南海联邦这种体格的国家来说。联邦的军备算是强国之中最少的了,尤其是陆军少得可怜,和其他国家动辄上百万的军队比起来,联邦这20多万陆军真是不够看的,就算是扩大2倍,也属于合理范畴之内,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

至于联邦海军的动作,只要那些躺在海军造船厂内的巨型构件的秘密不泄露出去,英美等国就不会对联邦起疑,偷偷的造军舰打合约的擦边球这种事在英美德意法等国都有发生。只要数量上并太多。一般没人会追究这个事,因为取证太难了,没有真凭实据,这种事情最终就是一个来回扯皮。然后不了了之。谁提出来的还遭人恨。不值当。

刘芾除了在国内开动了战争的机器之外,还为将来的战争做了另一个提前准备,那就是在澳洲西北部。利用当地的南太平洋石油矿业公司的矿区做掩护,在当地扩建和新建机场以及港口设施。

原本在西澳矿区和珀斯市,南太平洋石油矿业公司已经拥有了2做机场和1个中型港口,还有一条连接矿区之间与珀斯市的铁路网络,对于一个大型矿区来说足够用了。但是这些设施对于刘芾即将展开的占领澳洲计划来说,还远远不足。

为了尽可能充分的利用南太平洋石油矿业公司这个大幌子,刘芾在1937年初,就指示施耐德继续对澳洲政府展开了公关,利用与澳洲本地财团共同投资,在布里斯班附近建造一座大型炼钢厂为诱饵,骗取澳洲政府同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