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3页)

又据报,这个寨子有三百多户人家,除一家之外,都姓吴。他们自称是吴三桂的后代,祖上有训,要为陈圆圆墓保密,所以墓才保存到今天。(《中国旅游报》1986年11月11日,“陈圆圆及其墓地”)。圆圆墓旁是吴三桂的心腹大将马宝的衣冠塚。

说到马家寨,还有一个至今流传了几百年的传说:说的是吴三桂手下的第一大将是马宝,后来这个马宝一看,吴三桂的家人都死的死,亡的亡,但是马宝这个人很忠于自己的主子的,马上在最危急的关头带领为吴三桂的剩余的家人包括陈圆圆还有吴三桂的其他的儿子孙子们保驾护航,一路冲杀,就跑到了贵州的一个深山里。他到了那儿以后,那个地方交通很闭塞,然后他自己就死在那些。马家寨的马就是马宝的马,吴三桂的后人为了纪念马宝而将这个地名命名为马家寨。

平定了三藩之乱,这是在康熙皇帝的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笔,也是康熙皇帝一个功劳之一。平定三藩之乱,这里蕴含了统一的主题!

三藩之乱最后之所以能失败,也有人说了,其实不是吴三桂的做法不合民意了——因为那个时候谁还想再打仗,谁还想再分裂?

所以在那种情况下,吴三桂的失败也就是必然了。

15。康熙皇帝制造的文字狱(1)

在康熙皇帝统治期间,清王朝在思想上的专制是十分严酷的。表现之一就是大兴文字狱。

一、文字狱的历史

1.文字狱的概念和文字狱的盛行

文字狱是因著文作字而获罪的政策。要使你因此而获罪,很容易,找出你的章表诗文,然后寻章摘句,旁牵侧引,罗织罪名,这样你就死得成了。

文字狱由来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明洪武年间,清康雍乾年间文字狱间极为盛行。而清康雍乾三朝对这案件捕风捉影之荒唐,牵强附会之怪异,株连之广泛,处理之残酷,无以复加。

2.最早的文字狱

最早的文字狱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公元前548年,齐国君庄公与大夫崔杼的妻子私通而被崔杼杀了,史官在竹简上写下“崔杼弑其君”,崔杼知道了杀了史官,史官之弟秉承兄业录史,仍记“崔杼弑其君”,亦被杀,后承者仍记录“崔杼弑其君”。这个崔杼看硬的不行改软的,找史官商量,要求别这样写,被拒绝,崔杼退一步,要求不要用这个“弑”字,因为是庄公没有干好事。史官答,不管怎样臣子杀君王就是“弑”,没商量的。最后,崔杼为他们的正直折服,没杀再下杀手。后代史官都以齐国史官能这样秉笔直书为光荣。

3.北宋的“乌台诗案”

北宋的“乌台诗案”也是文字狱的一例,此案中苏轼苏东坡差点丢了性命,受到株连的有他的弟弟苏辙和司马光、黄庭坚等人。原因就是下面这首诗: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这首“凛然相对”被人抓住把柄,于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立案。

这年七月,上任才三个月的湖州太守苏轼被逮回京城,关押在御史台。某些言官“欲置之死”,这期间,神宗皇帝的祖母光献太皇太后病了,神宗要大赦天下给老太太却病延寿。老太后说:用不着大赦天下,你把苏轼给我放了就行了。苏轼这才保全了性命,贬到黄州当个团练副使,这大概相当今天的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吧。

4.明朝初年的文字狱

农民和和尚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特别忌讳人家说僧、盗、光等字,连同音同意的生、道、亮、秃等也不行。他登上帝位后,凡章表中有这类字的,即诛杀作者。因他被元朝骂之为贼,贼及贼的近音字则,责,择亦怒之。有一个和尚写诗谢恩:

金盘苏合来殊城,玉碗醍醐出上方。稠迭滥承天下赐,自惭无德颂陶唐。

朱元璋看了这首拍马谢恩诗认为:殊是“歹”“朱”而合,这和尚是变着法子骂人,杀。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让马撂蹄子给踢死了。

洪武三年(1370年)下令禁民间用天、国、君、臣、圣、神、尧、舜、禹、汤、文、武、周、秦、汉、晋等字为名。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又禁用太祖、圣孙、龙孙、黄孙、王孙、太叔、太兄、太弟、太师、太傅、太保、大夫等为名。

洪武帝驾崩,子朱允文即位,为惠帝。朱元璋的弟弟朱棣发动政变,带兵打进南京篡了侄儿的帝位。史称“靖难之役”。命侍讲学士,“太祖实录”总裁方孝儒起草即位诏书。方拒绝,朱棣大怒,方被诛十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