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吃完早饭,英秀依带着徐皓月到了筑兰雅阁的书房内,开始向他讲授英家家规。想不到英家家规也是很长,而且又都是难懂的文言文,徐皓月很奇怪,一个响马世家上哪弄的这么文绉绉的家规。听了一半就想打瞌睡,被英秀依大声呵斥了几次,徐皓月更是坐立不安。整个英家和自己说得上话的就只有英仲高,可惜听说昨晚他多喝了几杯,病发了在房内安养,也不能出来。

实在忍受不了英秀依的音波功,徐皓月借口要上茅厕便溜了出来,也不理会英秀依在身后大声说:“快点回来啊,还有八十多条没说呢。”这是什么家规,比宪法还长,徐皓月可是打定主意不再回来的,他宁可做点有意义的事。

出了书房,在房廊下见英吉在那里等候自己,徐皓月悄悄的招呼英吉跟自己走,转回自己和英若兰新房,徐皓月坐在书桌前,揉了揉手笑道:“小吉,笔墨伺候!”

英吉倒是乖巧,连忙铺开一张上好的歙州澄心堂纸,研着墨汁问道:“姑爷,您是要写诗还是作画?”

徐皓月笑了笑说道:“这个你不用管。”见他备好墨汁,提笔说道:“我问你答即可。”

当下徐皓月提笔写了几个字,英吉做过几日书童,倒也识得些字,可徐皓月写的那几个字歪歪斜斜甚是难看,而且也看不懂他写的什么字。

徐皓月用简体字写了“英山商品物价指数”几个字,后世的简体字和古代繁体字差别甚大,甚至古代繁体字和后世还在使用的繁体字也相差甚远,英吉自然看不懂。跟着徐皓月问起了英山出产的茶叶、蚕丝售价几何,英吉便将这几日寿州商人前来收茶、收丝的价格说了,一筐上好的茶叶收价在八百文左右,一筐上好的缫丝则在一贯两百文上下,而其他米、麦、酒、纸、笔、盐等等生活必需品都被他问了个遍,英吉有些记得,有些却是不知道价格。徐皓月琢磨着写了,他写的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英吉更是看不懂,暗想难道姑爷是在画鬼符?

问了个大概之后,徐皓月吩咐道:“小吉,带着笔墨纸砚,咱们出去。”

英吉闻言吓得面色大变,低声说道:“姑爷,您不可以随便出去的,要出去得庄主允可。”

徐皓月闻言心头火起,这算什么?软禁?连出去都不让了?他本来想到了个主意,既然武王山庄附近的田产、农庄都产出好茶叶和好蚕丝,却只能等寿州的商人来收货,把自己弄得像个原料产出地,赚不到钱,而八十一寨响马能保护商道,那何不自己组建商队行商,偏偏要让别人把钱赚了去。徐皓月也想过或许寿州商人和清淮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建立了像后世一样的贸易保护圈,所以英若兰不敢把手伸进去,那也无妨,商队就再走得远一些,比如说和大周做生意,赵匡胤等人还在武王山庄没走,可以找他们寻出路。所以徐皓月打算出去找赵匡胤等人商议,顺便把各种商品的物价再打听清楚,哪知道英吉却说自己不能出去,这叫什么?金屋藏男吗?徐皓月略略思忖片刻,眉花眼笑的计上心头,不怀好意的看着英吉直发笑。

第四十五章 义社十兄弟

英秀依在筑兰雅阁的书房内等了半天也不见徐皓月回来,到有些担心他迷路或是腿伤发作不能回来,转出屋去到茅厕寻了一圈也不见人,心中疑惑之下,四处找来,问了几名庄丁和丫鬟,也都说没见这小子的踪影,想到徐皓月应该没有别的去处,便往新房而去。

英若兰和徐皓月的新房倒是离筑兰雅阁不远,一座带着花园的雅致小院,院名“采绿”,是英若兰引《诗经》中《小雅。采绿》篇取的名,院子不大但花园假山、池塘绿水、小径亭台应有尽有。英秀依快步来到屋外,敲了敲门,却无人应声,推门而入却见床上一人蒙着被子呼呼大睡,床边衣架上倒是放着徐皓月早上穿的衣裳。

英秀依心中暗暗圭怒,走上两步怒道:“姑爷,我在那头好等,你要回屋歇息也和我说一声啊。”暮然想起徐皓月的衣裳似乎都脱了个精光,自己要是过去,孤男寡女的甚是不便,要是这小子忽然起了色心,掀开被子那不是污了自己眼睛么?当下英秀依花容失色,略略停住脚步,低声说道:“姑爷,您要歇息就好好睡,可别乱跑,待会儿用饭我再来唤你。”跟着走出屋子,暗暗叹道:“真是没出息,就知道睡觉,不过也好,不去惹是生非就好。”

英秀依出了屋子之后,床上那人一咕噜爬了起来,却是英吉这小子,只见他面色煞白,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喃喃说道:“我的好姑爷,你快点回来吧,午时也快到了,要是被庄主和秀依姐发现,我会被家规处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