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 (第1/4页)

两道刀光飞袭而至,白延遇急忙侧身一挡,正想抽腰间佩剑抵挡之时,忽觉后心一阵剧痛,跟着低头只见前胸一截血淋淋的剑头戳了出来。

白延遇眸子一滞,浑身颤抖不已,回头望去却见王文昭在自己背后冷冷的说道:“你看不清大势所趋,碍手碍脚,便会断了大家伙的生路,白将军对不住了。”跟着一抽剑,带着鲜血那剑抽了回来,兀自在灯火映照下,闪着血光,那一腔热诚的忠义碧血,便洒在大帐之内,令人触目惊心。

白延遇缓缓的跪倒在地,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觉得浑身的力气都在飞泻,直挺挺的瞪视着高怀德,倒地死去。

张令铎急忙出了营帐,喝命帐下亲卫将跟随白延遇过来的兵卒亲军尽皆拿下,以防他们走漏消息,让白延遇部生出变乱来。

高怀德看着白延遇的尸身,面有不忍之色,叹口气低声道:“白将军,你这又是何苦?非逼得大家伙要杀了你。”当下命人将尸体抬下妥善保管,等到明日大事已定,再行厚葬。

诸将除掉了白延遇后,都是一致拥护赵匡胤起兵的,苗训道:既然如此应请各位将军营向全部士兵传达决定,制止再作议论,以安众心。于五更时集合整队,待新天子出帐,立即取行拥立之礼,大事就可定了。”众将一一领命散去,自去晓谕所部将士。

#c

第二百六十二章 黄袍亦加身

第二百六十二章黄袍亦加身

一个闷热得令人烦躁的夜晚过去,短短的一个夜晚时光,能改变些什么?能让一个国家翻天地覆的变化么?五代年间是个神奇的年代,在这个年代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总之在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准则之后,一切人们恪守的道义都无从谈起,所以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但这或许是最后一次荒唐的加冕天子闹剧了,最少对中原大地的百姓们来说是这样。

黎明的天空万里无云,清爽的晨风吹走了夏日的闷热,让人们的心头一阵神清气爽。陈桥驿的荒野之上,大周二十万精锐兵马排列队伍,一齐鹄立。指挥使以上高级将领,齐集中军大帐外等候赵匡胤。

这时赵匡胤刚刚宿醉起身,正在洗漱,见赵匡义、赵普二人进来,赵匡胤手中的动作微微一缓,轻叹一声问道:“诸将都已经答允了么?”。

赵匡义躬身笑道:“正所谓形势比人强,兄长如日中天,何人敢不从?白延遇不识大体,已经被王文昭和众将给杀了。”

赵匡胤缓缓闭上眼睛,满脸都是不忍之色,微微颤声问道:“你们还杀了多少人?”

赵普急忙说道:“大帅宽心,也没杀多少人,只是王文昭接管白延遇兵马之时,除掉了数十名白延遇的心腹,其余的兵将都是心悦诚服的。”

赵匡胤睁开眼来,却见眼眶之中已经是噙着泪水,但他却是在发笑:“我受先帝深恩,方有今日地位,取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已经是忘恩负义,大大的不忠,让唇人笑骂之事了。如今诸将欲图富贵,将我逼到这步田地,还为了一己私欲,诛杀昔日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同僚,难道我等都是禽兽不如的人么?”

赵普素知赵匡胤仁厚,听闻诸将杀了白延遇,心下自然会不喜,当下急忙道:“不然,此事不可逆转者有三,上天垂象,不可逆天,此其一也,当前幼主暗弱政治不能清明,大帅如不愿当天子,必然会使天下大乱,刀兵四起,百姓遭殃,周室天下也必不可保,先帝子孙必将受害。所以从为国、为民,为保护先帝遗孤计,唯有大帅挺身而出,即天子之位,才能避免刀兵祸乱,此其二也。现在三军诸将及兵丁,全把期望寄托在大帅身上,昨夜军中士兵纷纷议论,说是如果点检不肯为天子,大家都要散伙回家种地,在军营已毫无奔头了。为了稳定军心,此事怎可推辞,此其三也。有这三点,大帅万万推辞不得,还是满足三军诸将愿望,即天子之位,以安军心。”

赵匡胤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直笑得泪水直流,赵普和赵匡义都不明白他为何发笑,片刻后赵匡胤笑得停了,才嘲弄的轻叹道:“行如此不义之举,也有这么许多冠冕堂皇的借口,真不知道这世间还有是非黑白么?”

赵普躬身劝慰道:“大帅三思,此举不仅关乎国家昌盛,百姓祸福,而且关乎能否实现先帝结束乱世的遗愿。如大帅不愿为天子,必将引起天下大乱,刀兵四起,国家继续四分五裂,不能稳定,先帝只有含恨于九泉了。大帅平日以仗义豪侠称誉于时,现在岂呆以怕受恶名的一已之私,而不敢力挽狂澜勇担重任。明公不可上违天意,下失民心。”

赵匡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