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1/4页)

恒宇见状果然有些意动,但却没有伸手接信,只是道:“大将军的书信定然机密,在下新至不敢僭越。”

徐皓月淡淡笑道:“无妨,信人则用,不信则废,你看便是了。”

恒宇重重的嗯了一声,接过信看了之后,也是皱眉道:“唐人果然还是念念不忘复仇之事,只是不知道这林仁肇会如何兴兵北上,照目前形势,唐人最可能的还是兵出淮南,韩将军在淮南只有四万兵马,有些吃力的。最重要的是,唐人这一出兵,会打乱大将军的部署。”

徐皓月摇摇头笑道:“唐国主李煜不会答应此策的,他不是有雄心之人,这点倒是不必担心。我所忧虑者乃是林仁肇,此人乃是大唐战魂所在,乃唐国柱石栋梁,将来平定南方,有他在会棘手很多。”

恒宇哼了一声道:“林仁肇乃一介莽夫,大唐战魂在大将军归周之时,已然全都带到了大周,唐国如今已经没有半点争雄之心了。”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过这林仁肇胆大包天,还是及早除去为好,在下有一策或能让唐国自断一臂!”

徐皓月哦了一声笑道:“你是不是想使个反间之策,让李煜杀了林仁肇?”

恒宇闻言面色微微一变,躬身道:“大将军果然才智过人,在下不如也。”

徐皓月摇摇头道:“林仁肇忠义,若能投效大周,实乃大周幸事,但他愚忠未必肯投。反间之策其实我也想过,只是不够光明磊落。”

恒宇低声道:“大将军,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只要能铲除敌人,不管是什么策略都是值得一试的!”

徐皓月哦了一声眉头微微一皱道:“原来你是这般想的。”跟着又笑了起来道:“也罢,你且说来听听该如何行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九十章 其势在必行

书房内,恒宇低头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反间之策无非便是以物证栽赃或是有人见到林仁肇和敌国暗通曲款,我料唐国之内与林仁肇政见不同之人,是不会放过任何对林仁肇不利之事的。”当下恒宇将自己心中所想之策一一道出,便连各种细节也有所详述。

听完之后徐皓月点点头轻叹道:“把在自己头上或是分散了自己权利的人打压下去,让自己能够上位,这便是恒古不变的生存之法啊,换个说法这就是政治。”

恒宇微微有些奇怪道:“大将军此话在下有些不解,这政治于《尚书》比命篇中有载,是为: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篇中是为:掌其政治禁令。其语皆乃帝王将相治理国家之意,似乎用来比喻朝中争权夺利有为不妥。”

徐皓月哑然失笑,古代政治的含义和西方政治的含义可是相去甚远的,当下也不愿多费口舌解释,轻咳一声道:“一时谬语,不必多说。”跟着摸着下巴缓缓说道:“但我觉得尚有不足之处。”

恒宇稚嫩的脸上露出微微失望的神色,但还是起身毕恭毕敬的问道:“请大将军明示。”

徐皓月就是喜欢恒宇这点,他虽然年轻气盛,但却仍能虚心求教,他虽然饱读诗书,却不迂腐,所以徐皓月喜欢和他商议事情,当下他笑了笑说道:“历来的反间之策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受策之君会否上当而已。你只想着计策,却忽略了你要用计的对象,就算计策再完美,受策之君不上当也是徒劳一场而已。”

恒宇恍然大悟,沉吟片刻后道:“听闻唐国主李煜精于文事,诗词乃江南一绝,却不知道这治国统兵如何?先前唐国的太子李弘冀倒是个人物,李煜却是一直隐藏于李弘冀身后,在下对他也不甚了解。”

徐皓月点点头道:“不错,先前唐国储君之位总是在皇太弟李景遂和李弘冀之间争夺。但两人去世后,李煜才出头来,你不了解此人也不奇怪。既然不能判断李煜会否中计,那你就要改进计策。还有一类反间之计,是让受策者迫于形势,无论如何都会中计的。”

恒宇若有所悟,低头沉思片刻后忽然喜道:“大将军,在下明白了。”跟着他走了几步,缓缓说道:“在下以为,唐国现下还是畏惧我大周的,只消派密使到唐国,以林仁肇之策质问于李煜,林仁肇之策已经足以成为大周重新向唐国开战的理由。唐国主惊骇于此,必定会杀林仁肇,以安大周之心。但李煜新登国主之位,也不好随意杀将,最大的可能便是以通敌之罪杀之。”

徐皓月微微颔首笑道:“不错,能想到此处,确实不易,还有一点,要让李煜下决心杀掉国之栋梁,还缺少一样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