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35部分 (第1/4页)

知恩报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零点书屋www.luebin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纺宰阋杂Ω叮�胁恢劣谝蕴��侄味愿丁9赜诖耸拢�馑肩裼刑趵砬宄�谋缰ぃ�晒┎慰迹�

“1946年1月13日第五军奉命由昆明开往南京,徒步十数天经贵阳、长沙、岳阳,直到武昌才搭船往南京(3月初到达),中间在岳阳整训两星期。闻一多不是死在三十五年七月,他是死在三十五年元月,我们部队刚离开昆明,在贵阳时知道闻一多死,而李公朴则死在关麟征任内,当时我们还在昆明,而闻一多则死在霍揆彰任内。我们和陈毅、粟裕的遭遇是在三十五年五月。闻一多的死期记不太清楚,但李公朴的死期记得较清楚,当时人家都谈关麟征把‘黑名单’移交给霍揆彰执行的。第五师离开昆明时,在霍揆彰任内,我们还有一师(二○○师)留驻昆明,因为当时昆明情势还不稳。闻一多死绝不在七月,因为那时我们部队在贵阳时接到消息的。在贵阳街上当时还看到日本军队碰到我们满街行礼,部队3月中旬到达南京浦镇,我们的任务是卫戍南京。”(吴思珩《昆明*退思录》)

吴先生此处记忆有误,闻一多确实是1946年7月15日遇刺。而非当年元月。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抗战烽火的浇铸之三(8)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之时,第五军驻扎在昆明,当时军长邱清泉。抗战胜利伊始,中枢改组云南省政府,邱先生奉命策划执行,机智过人,兵不血刃,而将掌握云南政权18年,表面服从中央,实际上把拥兵自重的龙云解职,一夜之间,不动声色,即将龙云部队武装解除,5日之内,龙云政权交出,顺利达成使命。

传统文化的底蕴培植

邱清泉1902年生于浙江温州一个耕读人家,8岁入私塾,诵读经史,14岁入高等学堂,中文水平已窥门径。课余广泛涉猎经典,并用朱笔圈点眉批,以培养自己“尽忠国家,热爱民族的基本思想”。1922年考入上海社会大学,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1934年国民政府选派一批青年军官到德国深造,邱清泉以考试第一名的资格,入柏林陆军大学。1937 年5月回国,任教导大队参谋长,旋即参加南京保卫战。

他年轻时就学于文风甚盛之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毕业后做了年余家庭教师,其间苦修经书典籍,积资赴沪就读上海大学,奠立深厚之国学基础。

邱国贤《怀念先父清泉公》谈到,1937年邱清泉从德国返乡,清明祭祖,带着7岁的邱国贤乘船至30华里外的前河乡扫墓,小船在景色宜人的河道中游弋,他一路眺望两岸原野,似有无限眷恋,途中他取出一本《古文观止》,翻开《孟子》中的梁惠王篇,对国贤解说文意,他讲时引经据典,趣味极浓,7岁的小孩亦听得津津有味,讲解完毕,船亦到岸,这是他第一次给他的公子慈祥亲切的感受。

1941年春,邱国贤辗转至重庆与父亲相见,当时邱清泉正经数次艰险战役后在陪都整训部队。相见后,他询问了国贤求学的经过,把小孩带至他的书房,指着一大堆德文书籍说:“你以后应当学读德文,你看这么多的外文书无人读不是太可惜吗?”国贤深知这些书都是父亲在德国时苦研的典籍,希望有人能继承他的学术研究。可惜他因事忙无法教,而国贤往后亦无缘专修德文。邱国贤回忆说:“我在重庆读高中,父亲时常翻看我的作文,在文理通顺且能达意时,他总是予以赞美。我好象棋,棋力不差,有时与同乡或他的部属下棋,总是替我加油夸奖,意志高昂,可惜我同他经常相处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三十二年秋,我就学于西南联大先修班,时父亲接掌陆军第五军,驻防昆明,常于军务倥偬之余,为我讲解课业,有时每至深夜。他的精力过人,兴之所至,往往不知天之将晓。我的天资不敏,要讲亦不知其所以然,但他从不因此责我,他曾说了一段令我难忘的话。他说,社会大致是公平的,不过有些人天赋高,少年得志;有些人毅力强,大器晚成;后者的成就往往更显得伟大。”

国学的底子,加深了他性格中务实、爽朗、直接、讲义气等成分。性格刚正,意志坚定,颇有传统士大夫的遗风。邱先生谋国之诚,识见之远,足堪带兵将领之借鉴与参考。他的文学作品也保有不磨的价值。

滇西反攻作战返回昆明途中大有感慨,赋诗以见志:万里云山北望频,南天立马一劳人;邑多衰落伤农圃,路有饥寒耻重臣。生意哀怜驱羸马,道心消逝伴朱轮。烟村残野夕阳处,枉自风光画样新。

《征途过郓城》:千里入荒城,又是匆匆别;宅第尽废墟,道路人踪绝;鸟雀绕枝头,蛇鼠出野

《烽火智囊》 第35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