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什的幽默短片,而在短短数月之内,该网站就得到了200万人的注册,并征集到了1512部讽刺影片。在一则发人深省的电视短片中,孩子们在学校的毕业会上一个接一个地向家长讲述,自己在学校期间学到了什么。第一个孩子说:“如果我认为某人想欺负我,我就要先发制人地先去欺负他。”紧接着,一个女孩子说:“无论我的朋友(盟友)说什么,我都不会理会,因为我已经决定了。”最后一个孩子在说:“别问我为什么把一切弄得乱糟糟的,别问我为什么让别人生活在恐惧中,如果你要这么问我,就证明你不爱国!”在片子的最后,画外音质问道:“看看我们都教给了孩子们什么!”尽管这些舆论和看法还远远谈不上主流,但多少还是表明了真实的民意:作为个人,布什和他的家庭会赢得许多人的好感,但作为美国总统,他的所作所为却并不能让人特别钦佩和赞许。 也许布什总统应该听听约翰·麦金农的忠告:在采取能对子孙后代的生活、我们的资源和我们的荣誉产生影响的行动之前,我们所采取的方法要包括一个明确可信的目标,一个经多方讨论过的连贯的计划;了解对现在有启示的历史,了解所采取方法的局限性;真正地替那些和我们不一样的人换位思考,不是光从感情上予以声援;尊重其他人和其他国家;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伦理;从内心尊重团结、独立、隐私和自由,以及幽默感、反讽和谦卑等品质。(《国际先驱论坛报》,2003年9月17日。) 如果布什能够从遇到的诸多麻烦中吸取教训的话,如果他有第二个任期改变人们对他的不良看法的话,不仅他自己会有机会得到一个良好的历史评价,而且美国和世界都会因此而受益。让布什用行动告诉我们他是谁吧!&nbsp&nbsp txt小说上传分享

布什的“核心事”

经过“9·11”的洗礼,包括布什在内的许多美国人都开始意识到,从常规战争层面上看, 没有人是美国的对手,也正是因为无法同美国的常规力量抗衡,结果导致潜在的对手寻求所谓的不对等或曰不对称的战争手段,其中的一个重要“追求”就是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还会加上远距离发射的手段。这使布什政府感到十分担心。 在一次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听证会上,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负责战略和核计划的官员罗伯特·沃波尔指出,有了带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远程弹道导弹,力量比较薄弱的国家就能做到没有这种导弹就办不成的三件事情:阻止、遏制和伤害美国。这种武器的可怕在于,它不需要很大的数量,只要能够给美国及其盟国造成严重伤害;它不需要有很高的精确度,只要能够击中足以震撼美国人的目标;它也不需要安全可靠,因为使用它的人并不在乎人员的伤亡。 沃尔福威茨等人的游说和来自伊拉克等国的令人不安的报告进一步强化了布什政府的认识,那就是,在恐怖分子和“邪恶国家”面前,没有任何道理可讲,也无须做任何承诺,只要能够保护美国及其盟国,摧毁他们的“邪恶力量”,怎样做都不过分。 布什率先提出了新理论。2001年12月,五角大楼向国会提交了一份从理论上说属于机密文件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为达到21世纪目标”而进行新的核试验的假设。报告认为,有必要“为对付诸如地下目标之类的新威胁而开发新的能力”。反恐战争打破了所有的禁忌。美国新世纪计划的负责人加里·施密特反对认为在这方面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看法,他说:“这些新计划不会引起核武器扩散,因为核武器已经在扩散。”( 法国《解放报》,2003年8月7日。) 美国开始认真考虑放弃它在1978年做出的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在五角大楼内部,一些人开始提到“核武器可用来打击那些耐受常规武器进攻的目标”,研制常规核武器成了“紧急课题”。美国的核思维开始发生转变:核武器不仅是威慑力量,更是规劝和打击力量,当对手在常规力量失败后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美国将考虑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02年1月9日发表的《核武器态势评估报告》进一步指出,过去偏重核武威慑的思路将逐步改变,军事战略的取向为核武器与常规武器并进,模糊核门槛从而增加战略回应的灵活性及备选方案成为一种选择。过去冷战时期三位一体的核威慑战略将被以核武器、高科技常规武器及导弹防御系统的新三位一体所取代。就这样,随着核门槛的大大降低,用常规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先发制人打击“敌人”的设想“新鲜出炉”了。 随着“先发制人”战略正式写进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