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鲜可能拥有一两枚核弹,同时可能还有大量化学武器,包括作用持久的神经性毒气,此外还拥有数千枚炸弹、炮弹和多管火箭筒弹头,这些化学武器能够轻而易举地袭击汉城和韩国的主要工业基地。 二是朝鲜的军事能力很强,与之交火将损失惨重。据悉,朝鲜的特种部队战斗力很强,特别善于进行秘密袭击,在进行秘密和不对称战争方面,鲜有对手。一旦战事开启,即便美军能够在宁边的两座大型核反应堆建成之前摧毁它们,但朝鲜的反击却会在朝鲜半岛引发全面战争,可能会有几十万人丧生,包括成千上万名美国军人。美国在伊拉克遇到的困难也将削弱政府中“超级鹰派”的阵地,而军人的分量则在增强,他们提醒总统,美国暂时没有、数年后也不会有能够穿透山区隧道的核弹。(德米特里·科瑟列夫,《朝鲜危机是伊拉克危机的重演但不会发生战争》,俄新社莫斯科2003年9月12日电。) 朝鲜战争也是笼罩在美国人心头的一大阴影。在总结朝鲜战争的时候,美国人意识到,中、苏(俄)两个大国是不会允许在其邻国发生战争的。在告别越南战争之后,美国更是深切反省到:不可再在中、苏(俄)两个大国的邻国发动战争,以免引发大国之间的对抗。虽然如今的世界形势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已大不相同,但中、俄两国不允许美国在他们的邻国发动战争的立场基本没有改变。 即便是美国的盟国韩国和日本,也因为血亲和安全威胁的诸多原因不大可能像半个世纪前那样无条件支持美国。特别是在卢武铉上台后,韩国明确表示,不可能支持美国屠杀自己的朝鲜同胞以及间接伤害韩国国民,第二次朝鲜战争是不可想像的。更何况,袭击拥有8000根废燃料棒的工厂可能会引起致命的放射性污染,这对远隔重洋的美国也许没什么,但韩国、中国和日本却很难置身事外。 动武的前景是暗淡的,而经济制裁也不得人心,剩下的就只有接触与和谈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较量之后,美国及其盟友开始考虑起和谈的可能性与方案来,2003年4月的北京三方会谈和8月的北京六方会谈就是例证。正如美国学者迈克尔·奥汉隆所言,问题的关键在于,和谈及相应的方案要向朝鲜指明一条前程来取代它最近选择的道路,其中应当包括激励措施,但也应当包括对金正日政权的严格要求,比如在核危机、导弹出口、被绑架的日本人以及朝鲜半岛常规力量等问题上。(《与北朝鲜讨价还价——但要强硬》,美国布鲁金斯学会2002年12月30日发表。) 这种策略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罗纳德·里根对苏联采取的强硬谈判路线及其“信任,但要核实”的理念。&nbsp&nbsp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朝鲜不是伊拉克(3)

看得出来,消除美朝两国之间的彼此不信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这种不信任首先表现在互不侵犯条约问题上。朝鲜要求与美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指的是完全的体制保证,包括撤出驻韩美军和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除名等广泛的要求。但美国却显然不会答应签订朝美互不侵犯条约的要求,2003年10月10日,鲍威尔表示,为了消除朝鲜的安全顾虑,美国方面正在考虑提出一项由多方参加、向朝鲜提供安全保证的正式书面协定。在美国看来,这已是很大的让步了。 与满足朝鲜“安全关切”相关的是能否坚持“同时原则”。在2003年8月底的北京六方会谈中,朝鲜坚持主张“同时原则”,即如果朝鲜采取了某种行动,美国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也许是说,如果朝鲜宣布放弃核计划,美国必须保证不会侵犯朝鲜。中国和韩国也认为,要想取得进展,“同时原则”是必要的。但美国却更希望朝鲜先采取行动,在朝鲜方面没有实际行动的情况下,美国很难仅凭借朝方的口头保证就恢复提供重油和粮食援助。可以预见,朝鲜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与解决伊拉克问题不同的是,美国在朝鲜问题上将会倾向于多边路线和对话机制。 其实,在《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报告中,布什已经提到,“由于这些政权(扩散者)当中每个都不同,所以我们将寻求针对具体国家的具体战略。这些战略使我们和我们的友邦及盟国能够最好地预防、威慑和抵御来自其中每个国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导弹的威胁。这些战略还必须考虑到扩散国家之间的越来越多的合作——所谓的二级扩散。这种扩散考验着我们,看我们是否敢于就针对具体国家的战略,采取新的思维方式”。这已经暗示了在伊拉克和朝鲜问题上,美国并不排除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至于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方案,还要看双方的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