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神农给朕托了个梦 (第1/2页)

当锦衣军的密报送到咸阳的时候,扶苏刚刚结束了和大臣们的朝议。

日理万机的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阅读这些密保,了解这些虽然还没造反但迟早会造反的“反贼”的近况。

陈胜、吴广分别是扶苏钦定的一号反贼和二号反贼,因而锦衣军的监视尤其严密,三天两头会有密报送到咸阳。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现在,扶苏甚至可以清楚地知道,十天前吴广老婆的三舅的女儿的四叔的五儿子的邻居的堂姐的侄女曾经来过吴广家,并且聊了自己的婚事。

这是只有一号反贼才能享受的待遇。

张耳和陈余分别是三号反贼和四号反贼,以此类推,扶苏一共划定了四十八个反贼。

每个反贼都处于严密的监视之中,甚至已经有锦衣密探卧底到他们身边,并且获得了信任。

只等关键时刻,就要反戈一击。

阅读完密报,扶苏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些人的动向都还在他的意料之中。

世界线并未发生变动。

那就好。

于是,扶苏安心的开始琢磨正事了。

事也不算大,也就是大秦推动大秦的农业化,解决大秦三千万黔首的吃饭问题。

不吃饱穿暖,怎么横推天下?

朝议之后,治粟内史李信被单独留了下来,扶苏有事情要和他商量。

两人漫步在上林苑中昆明池畔。

扶苏一边抚摸着随身佩戴的天子剑,一边说道:

“李卿是带兵打仗出身,自然熟读兵法,懂得后勤的重要性。孙子说过,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没粮食就没法打仗的道理,你一定懂。”

李信点了点头。

“如今天下太平,未有战火,各地却有不少贫寒的黔首百姓饿死了。大秦有很多人,因为吃不饱饭而常年面有饥色了。每思此,朕痛如刀绞。”

“大秦缺粮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你是主管粮食的官员,自然知道大秦一年的粮食产量有多少,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又有多少。说实话,少,真的太少了,你一定要想办法增加粮食产量。”

李信又点了点头。

“如果不能让大秦人都吃饱穿暖,朕宁愿不做这个皇帝!”

扶苏作落泪状。

李信这次没敢点头,他赶紧宽慰道:“陛下切勿如此,让全天下的百姓都吃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臣回去之后一定竭心尽力,督促下属,劝课农桑,努力增加粮食产量。”

“尽力不行,朕给你定个小目标。”扶苏狡黠一笑。“朕给你足够的农具,足够的耕牛,足够的财帛,足够的人力。你要在七年之内,彻底给朕解决大秦人吃饭的问题,让天下无人不温饱。”

李信震惊。

这怎么可能?

大秦一亩耕地的产量一般为一石左右,最肥沃的耕地也不过亩产两三石。

一亩一年可产一石粮食,一人一月要吃一石粮食,一石粮食也恰好是一个人可以搬运的重量。

这个数据不准确,但大差不差,石是一个大秦一个很重要的单位。

甚至连大秦的官员都可以用石来衡量,比如大秦的高官官员分别被叫做二千石和中两千石。

按照每亩产粮一石计算,除去各种成本、田租、税收等等,基本剩不下多少。

穷人耕地本就少,他们的粮食也不会太多,所以普通黔首们吃不饱是应该的。

任何朝代,农人都是吃不饱的,一年能有半年有粮吃就不错了。

现在扶苏让他彻底解决大秦人的吃饭问题,李信不知道是扶苏疯了,还是自己疯了。

仿佛没有看见李信三分震惊,三分恐慌和四分怀疑人生的表情,扶苏自顾自的说道:

“朕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但朕相信你。”

(李信:不,你不相信。)

“朕觉得要实现这个目标,总共分三步,朕给你部署了一个三步走的战略。”

扶苏伸出了第一根手指:

“第一步,三年内把大秦耕地面积扩大一倍,粮食产量翻一番。现在,大秦很多地方还有大量适宜耕种的土地并未得到开发利用,如果能把它们都开发了,粮食产量翻一番问题不大吧。”

扶苏伸出了第二根手指:

“第二步,五年内把大秦耕地的亩产量提升一倍。目前大秦一亩耕地平均产粮一石,耕作技术和耕作工具都比较简陋,还有很大的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