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全文背诵并默写 (第1/2页)

在大秦印刷技术的起步阶段,制作雕版的主要原材料是梨木、枣木和梓木。

所以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付梓和付之梨枣都是出版书籍的代称。

后来制做雕版的技术进步了,石质雕版、玉质雕版、金属雕版层出不穷。

但因为木质雕版方便快捷,工序简单,成本较低,仍是印刷中使用的最多的雕版。

世界上第一块雕版是扶苏使用梓木制成的,这种木头质地比较坚硬,光滑细腻,非常适合用来印刷书籍。

在成为雕版的主要原料之前,梓木通常被用来制作棺木和梁柱。

目前,这块雕版被当做国宝保存在大秦国家博物馆当中。

它静静的躺在展柜里,供来自大秦各地的百姓们反复的瞻仰和赞叹。

这时候,总有一些孩子会面露凶光,恶狠狠的盯着这块梓木雕版。

尤其是看到梓木雕版的最后七个字的时候,他们就仿佛见到了九世仇人一般。

这是为什么呢?

…………

雕版印刷第一步,是在平整的梓木上写好文字。

这一步是扶苏亲自完成的。

作为大秦第一部印刷出版的书籍,它势必将在青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

无论它是《金瓶梅》也好,《玉楼春》也罢;《醋葫芦》也好,《灯草和尚》也罢。

哪怕它是《从夺舍扶苏开始》这样狗屁不通的垃圾小说。

(鲸仙人:有话好好说,那我走?)

第一本书到底该刻哪一本书呢?扶苏为此苦恼不已。

《尚书》应该是目前大秦最重要的一部书了,这本书里面收录和记载了古代的文书和圣王的事迹。

《尚书》可以说是群书之祖,就连“书”这个名字,都是从它这里演变出来的。

就像“河”最初只是黄河的名字,后来成了天下所有河流的名字一样。

如果《尚书》不叫《尚书》,而叫做《尚屁》,

那么后世的所有小朋友都要读屁看屁;后世所有的作家都在写屁,后世所有的书店都在买屁卖屁了。

那可太有意思了。

所以,第一部书刻《尚书》,问题应该不大吧。

还有就是《论语》,这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学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

孔子又是古代圣人之首,虽然目前还没有后世传说的那么邪乎,但其影响力是不容小觑。

考虑到儒学早晚都会成为大秦文化的主流,第一部书刻《论语》似乎也不错。

此外,《老子》也还行。

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里面可都是满满的东方哲学与智慧。

上来就是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多有气势,多有牌面,把“格局”打在公屏上。

《商君书》,也不错,这本书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心人写成的。

这位好心人,做好事不留名,自己辛辛苦苦写了一本书,直接署名商鞅。

商鞅表示很震惊,还有这等好事?

版税麻烦直接打到我天地银行的银行卡里,卡号是8862501314521,重复一遍,8862501314521。

尽管这本书不是商君写的,但里面确实是商鞅的思想,是法家的经典著作。

目前大秦以法治国,这不印它一下子,说不过去吧?

还有《山海经》,这也是一部千古奇书啊。

还要《郭德纲相声选》,这是——这啥也不是,串台了,划掉。

扶苏发现自己有选择困难症,这么多的典籍摆在面前,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了。

他左右为难、进退两难、犹犹豫豫、举棋不定,总之十分的纠结。

他突发奇想,头顶的小灯泡亮了起来。

直接印一些《扶苏实录》《扶苏语录》让天下臣民拿去高声朗诵怎么样?

但那样会不会显得太臭屁了呢?

算了,先不印这些经典著作了,扶苏决定先印刷一部童书。

毕竟儿童都是大秦的花朵,都是早晨一两点的太阳嘛(滑稽)。

如果印童书的话,扶苏想着要不要把一些乱七八糟的童话书,比如格林啊安徒生啊鬼吹灯啊聊斋啊汇编成一部《扶苏童话》。

这样,大秦所有的儿童都是扶苏殿下的小读者,从小就可以感受到扶苏殿下亲(猛)切(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