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封大将军笑了,放下望远镜,看着旁边的莫天涵:“这东西叫什么?”

“望远镜,若是严格来说的话,名称应该是单眼鹰眼套筒望远镜,俗称千里眼,虽然不能真正的看到千里外的东西,但是几百米的距离还是没问题的。

“这个东西,谁做的?”

“小子做的,其实是给自家夫郎用的时候多些。”这个是实话,莫天涵身上带了一个,家里还有四个,两个是给秋妍的,两个是备用。

“嗯?”封大将军好奇的问道:“怎么,你家夫郎做什么能用到这个?”

“封爷爷明鉴,秋妍他,腿脚不是很好,在南方的时候,冬季就麻痒痛,还发凉发冷的,尤其是到了这里之后,这第一个冬季小子就更小心了,不敢让他多出来,可是总是在屋里也不是个事儿,所以弄了这个,让秋妍没事儿的时候,可以看看外面什么样儿,也省的他闷。”莫天涵实话实说,本来这东西做出来,就是为了不让秋妍太闷了才弄出的。

253 望远镜。。。。。。

“图纸也是你画的?”

“是小子画的,以前师父教过。”

“那东西也是你做的?”

“这个不是,是小子拜托了两家银楼打磨的水晶片,走了四家首饰的铺子,分别打造一个东西,最后小子在家里组合上的。”

“嗯,很好!”然后这位温文尔雅的封大将军一伸手:“图纸,拿来吧!”

莫天涵:“……!”

好吧,一切都是表面上的不同,其实,骨子里,封大将军和程大将军不愧是多年的对手,竟然脾性一样,伸手就要图纸啊!

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那个,封爷爷,小子没带在身上,要不?”

“叫你家的谁回去取来!”

好吧,上次在程大将军家是王瑞回去的,这回轮到陈铁了。

“你小子倒是个疼夫郎的,能弄出这么个玩意儿来给你夫郎解闷,还说是递给爷爷的礼物?嗯?”老头儿现在闲着无事,开始翻旧帐了。

莫天涵无言以对,他怎么就那么老实的说了这个东西是给秋妍解闷用的呢?这回可咋办啊!

看着苦着脸的莫天涵,封大将军笑了:“得得得,老夫可不是程老匹夫那个老无赖,这东西于军有大用处,若是战场上的诉侯得此物件,远远儿的就能看清楚敌军阵营,折损率将大大的降低,一个好的诉侯,培养起来不容易啊,能不涉险的侦察到敌情,才是好样儿的。”

“是是,爷爷说的是。”莫天涵只能点头说是。

“过了年,就得开春种地了,这冻土一化,寒城关外也就冒了新绿,呵呵,我看着那个特勒部,又有些蠢蠢欲动了!”

老头儿来了兴致,跟莫天涵说了很多寒城那边的情况,莫天涵这才了解到,寒城是北方的门户,那里有十万大军常年驻守,每三年轮换一次人马,每一年轮换不到四万人,有居民二十万,土地没多少,主要是跟关外的草原部落换物品做买卖的,但是草原部落不好相处,他们都是有奶便是娘的家伙,得了好处的时候乐呵呵,遇到雪灾什么的,就来寒城打秋风,虽然这些年因为防守严密而没得逞,可是有千日做贼的哪里有千日防贼的?老是这么防着朝廷也吃力。

莫天涵提出了府兵制的建议。

“府兵制?”

“是的,府兵制的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府兵的户籍由军府统领和管辖。和平时期耕地种田。战争发生时,朝廷发给粮食与马匹,兵刀,出征打仗。这种兵役制_葭,有利于农业t严,减轻国家军费开支,也扩大了兵源。府分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军府分别隶属于十二卫和六率。十二卫各设将军一人,直接听命于陛下。六率各设率一人,隶属于太子。以便中央政府手握重兵,控制四方。府兵必须凭军部和兵部的兵符才能调拨。战时由皇帝命将率军出征,战争结束,将领回朝,士卒归府,将无常兵,难以干预国政,这样既能免除隐患,也能让上位者放心。”

“哦?有意思,小子接着说!”封大将军听的来了兴致,也认真了很多。

“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兵农合一的制度。卫士二十一岁入军,六十岁免役。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者。这样既不伤国本,又能有兵源御敌于外。府兵农忙时生产,农闲时操练。或到边境和内地的要地戍守。战时则应征作战。卫士服役期间,免除其自身的租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