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1/4页)

太子殿下随行的御林军们,将人全部裹进了包围圈,直接押解进宫去了!

莫天涵趁机脱身而出,并且暗中嘱咐封靖安,不要露出自己,有没有功劳不是重点,重点是接下来的政斗不是他这个级别的人能参与的,为今之计就是趁着人们的注意力都在太子的身上,自己赶紧跑路啊!

都是在官宦世家长大的,自然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封靖安点头保证自己会做到的,让大师兄先到边的店铺里等消息,这才带着人跟上队伍,一起进宫面圣去了。

皇帝正在御书房看书,最近天气渐热了,他也懒沓沓了起来,在放着大量冰块的御书房里,偷偷懒看看书,真是大享受。

可惜这种享受没多久,就被一件事给惊到了。

这么多人进宫,还是带着好多不相干的人,而且人员之齐全,让守宫门的禁卫军们开了眼界,连最近最得圣宠的景王都在其中,还是被太子殿下的东宫御林军们给带进来的,消息如同风一样的刮了起来!

皇帝听说太子来了,还带着N多人不说,也没来御书房,而是直接去了龙德殿,并且击鼓升殿!

何为“击鼓升殿”?除非关乎江山国祚社稷安危的大事,才会有击鼓升殿这样的举动!

别说别人了,就是皇帝自己也惊到了!

急急忙忙的摆驾龙德殿,正好遇到听到击鼓而匆忙赶来的当天的轮值主持政务的官员们,其中军部今天来的是封大将军和程大将军了。

“陛下,这是怎了?怎么还击鼓升殿?”程大将军平日里,跟皇帝的关系最随意,见了人行了一礼之后直接就问了,他还不知道这是莫天涵临时发动的一场政斗。

“朕也不知啊!”皇帝也满头雾水,看执勤的这些政要官员们都一头霉水的看着自己,自己也无奈啊!

推门进了大殿,这才发现,大殿里人忒多了些。

太子在列不稀奇,国之储君听政议事那是理所应当,但是为啥景王也在?而且景王一脸呆滞的表情如丧考妣!

封大将军一看,哎?他家的小孙子也在!

程大将军更是发现了他家的三孙子程绍奎!

皇帝坐了龙椅上,封靖安作为此事的目击者,和程绍奎这个全程参与的人,将事情说了一遍,隐去了莫天涵的名字,直说是程绍奎的亲卫们见程绍奎出来,就迎了过去,然后程绍奎凑巧看到二人鬼鬼祟祟之后,二人惊怒之下,跟程绍奎动了手,露出了行藏,被人赃并获!

太子说自已是顺路路过那里,本来今天也要进宫来跟皇帝请安,顺便商讨些国事,遇到些事纯属‘意外’!

“兹事体大,儿臣不能擅自做主,遂带着一众嫌疑入宫面君,并且击鼓升殿,疑犯已经交由内廷侍卫和内廷监管审讯,相信不久就才供词呈上,父皇到时自然可以看个清楚明白。”

一进宫门,太子殿下就将一众犯人都交给了内廷监管了,那地方比刑部大牢都严格,号称“死人嘴都能撬得开”!

那些工部官员或许是无辜的,但是工部这些年贪污不少修河制坝的银两,而这笔银两的去处,不言而喻啊!

奸细确实是有的,关键的是这次可以趁机将工部的官员一网打尽;更关键的是,景王,自从他出现的那一剩,已经注定了他的失败!

内廷监管不负盛名,只一炷香的功夫,就送来了高达半寸的供状给皇帝和锗位大臣们看。

莫天涵这一手可是闹大了!

那位度大人,原名是渡边一郎,是个东岛人,十年前作为遣学使来朝学习文化礼仪,十年学成之后,表面上是羡慕盛京繁华,不忍离去,决定留下来,其实他是东岛国的奸细,为的是接触一些对他们有用的东西,好传递回国,让他们东岛国也强盛起来!

例如朝廷的一些律法规制、武器样式等等,还有修桥铺路、管理民生等重要政策。

他们都要学!

他改了姓名,有了跟天朝人一样的姓氏,东岛那边又给了他大笔的银钱活动关系,这人又装的厉害,几乎整个工部的人都觉得跟他交情莫逆了!

最让皇帝生气的是,举荐他入工部做绘图通判的人,就是他的三皇子,他亲封的景王!

“查,给联一个一个的审,一个一个的问!官九门提督、三公九卿进宫见驾!”皇帝难得的脸如冰霜,眼冒杀伐之气:“告诉内侍监管,这些人,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给朕审明白问清楚,连他们拿了工部的一两银子都给我审出来!”

又想到了什么,补充道:“宣六扇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