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做母亲的智慧

卢 勤

现在,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很多,但这一本让我感觉独有不同。

两名作者,一位是杰出母亲、教育专家,一位是资深记者、专栏撰稿人,也是一位不断学习、幸福快乐的母亲。字里行间,透射着她们作为母亲、作为职场女性深藏于内心的爱和责任。

这样的感觉我深有体会。因为同样身为母亲、身为传媒人,我深深理解,当我们怀着爱与责任去从事写作时,更多的是写我们自己的内心。二十多年前的我,也是怀着这样一份真挚,走入了为孩子们、为妈妈们写书的行列。现在,杨文和麓雪在这本书中,也把同样的一份真挚,融入了优美恬淡的文字中。所以,我感同身受,倍加理解。

“教育孩子从教育自我开始。”我希望更多的妈妈能接受这样的观念,并认真地阅读和体悟这本书的每一章节中所提出的观点——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自省式的;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教育;是对各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融会贯通之后,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特个体来因材施教的教育;是让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谈”的开放式的教育……

看得出,两位作者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朴素而浓厚的爱子之心,亦有多年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思考。她们以平和而诚挚的语言,像话家常般,把她们采访的、积累的、经历的那些关于做母亲的体悟和艺术,讲给大家。所以,真的就像一面反光镜,书中那些亲切而通俗易懂的故事,会让你我似曾相识。

那就让我们一起怀着开放的、自省的心灵,来阅读这本书吧。我想,不管是已经做了妈妈还是准备做妈妈的女性们,读后都会有一种崭新的收获。

当然,还有那些爸爸、准爸爸们,如果您爱您的妻子和孩子,也不妨拿来共同阅读,相信,爱的心灵是共通的……

005

006

做个心智成熟健康快乐的妈妈

杨 文

很早的时候,就想和麓雪一起尝试着写一本关于母亲素质的书。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爱孩子的母亲,一直很关注家庭素质教育和母亲素质培养;麓雪作为一名资深记者和专栏撰稿人,也采访、记录了不少母亲的故事。我们共同感受到,母亲素质与孩子成长有着太密切的关系。没有母亲的成长,就很难有孩子的成长;没有母亲的成熟,也很难有孩子的成熟。

2004年,我在麓雪主持的电台节目《阳光女性》中做“杨文教子”专栏,出版了《杨文教子》一书;2007年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又和麓雪推出了《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五年时间里,我们收到了无数读者的电话和来信。这些读者大多数是母亲。我们感动于她们对我们的信任,也为她们对孩子的付出而感动。但同时,在和众多母亲的接触中我们也发现,许多爱孩子的母亲为孩子付出了很多,有时却不一定会爱。

有的女性虽然已经成为妈妈,但其心智、情绪却还像个小女孩,既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也不能给孩子良好的情绪支持;有的在处理婚姻关系中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不自觉地让孩子成为父母不良关系的“夹心饼”;有的不能做到开朗乐观地面对琐碎的生活,经常怨气过多,自己不快乐,也影响身边人包括孩子的情绪;有的以“爱”的名义付出,给予孩子的却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反而会制约、局限孩子的发展;有的面对孩子,虽然心中有爱,但却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理解,不能积极倾听孩子心声,也不肯给予孩子鼓励和赞美,更无法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在这里,我们无意对母亲给予孩子的亲情作任何指责和批判,因为母亲们已经倾尽力量给了孩子力所能及的关爱和照顾。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不犯错误的教育者。母亲很多欠缺觉察的教育方式,会在无形中造成孩子人格上的许多矛盾。所以,我们倡导,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自省式的;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教育;是对各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融会贯通之后,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特个体来因材施教的教育……

同时,我们还要勇敢地承认,我们自己所受的教育中,不乏一些“毒性教条”的存在。我们应当自觉地在我们做母亲的岁月里,斩断那些有可能代代相传的“毒性教条”。我们需要在生活的点滴中,注意和反省自己的方式有没有伤害到孩子。养育者不应抱持自己的先入之见,坚持把孩子塑造成自己理想的模子,而是应该接受孩子的先天特质,然后在陪伴他成长的过程中,加以适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