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待的收获也就越大,母子粘连也会越深,甚至还会把儿子或者女儿当作“替代配偶”,作为情感依托的唯一对象。这同样也是强势妈妈对孩子心灵带来的伤害。因为,自我成长的本质,就是要自己独立地去面对未知的崭新天地,妈妈对孩子的真爱,就是用母亲的温情和智慧滋养他的性灵,带他走出童年的朦胧和少年的混沌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和清醒。很多人一生都没有经历这种跨越,有多少已经成年,也许还小有成就的人,甚至到耄耋之年,其心智也远未成熟;有的一直没有摆脱妈妈的影响,从未获得真正的自我,这真是母爱的悲哀,也是孩子的悲哀。

我们可以执著,但不可固执;可以强大,但不可强势;可以独立,但不可*;可以能干,但不可居功自傲……

做没有怨气的母亲(1)

这样的镜头我们不陌生吧?妈妈唠叨着,经常是对家里最亲近的人,或孩子,或孩子的爸爸:“我养你们几个容易吗?供你们上学,结婚娶媳妇生孩子,也不知道哪辈子欠你们的。”“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妈妈吗?看看妈妈为你为这个家什么时候顾过自己?”“你就知道甩着两只手,油瓶子倒了也不知道扶扶。”“我浑身不舒服,你们也不知道心疼我”……

世界上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抱怨包括以下两种:一是告诉别人你很累,二是告诉别人你的身体多么不舒服。累了,自己选择方式休息;病了,想办法自己治病。让我们学会致力于自爱,做个不抱怨的妈妈。

当女人觉得为家庭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就为自己抱怨找到了理由。有的女人尤其喜欢自我怜悯,这可不是一种健康情绪,容易引导自己越来越幽怨。一个人总是这样抱怨,在心理学上叫“非爱行为”。以爱的名义进行亲情绑架,令亲近的人产生沉重感。

两岁的儿子晚上闹肚子,三十多岁的妈妈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对丈夫说:“我照看了一晚上孩子,你怎么睡得跟头猪一样?”丈夫昨晚也是值夜班很晚到家,说:“我也很晚才睡,你不知道吗?谁让你当妈呢?他奶奶不是过来帮你了吗?”女人火了:“我当妈怎么着?孩子不是你的吗?我今天也得上班。”丈夫说:“你今天请一天假吧,我没法请假。白天你在家睡会儿不行吗?”

女人情绪上来了:“我难道就是黄牛,该着给你拉犁?我伺候老的,还伺候小的,我……”其实她在心里是想在今天请假的,她的工作也可以请假,但她就是要把心里的怨气冤气发给丈夫。每次遇到点事情,她就这么抱怨下去,丈夫看她这次又唠叨没完,气得扭头走了,而她自己又气得哭了一场。

这样的生活也真是让人不开心。两口子都忙,孩子小,会生病……可是,纵然生活有千般无奈万般辛苦,我们还是要努力想办法从中解脱。不要依赖别人主动来分担你的烦恼,更不要抱怨别人不主动给予你帮助。因爱而付出,即使辛苦,也一定要平衡好啊,这里还有一个心态问题。

态度决定结果。心态决定结果。

我们的妈妈,我们妈妈的妈妈……直至更久远的那些女性,一直把奉献牺牲当作传统的美德。“牺牲”是什么?它就意味着被剥夺生命、奉上祭天,是一种为了某个崇高的目标而放弃自己生命的行为。上帝赋予了我们为人母的角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痛苦中,是迎接新生命的喜悦和欢乐,是养育新生命的希望和寄托,是一起成长的机会和体验。虽苦犹乐,我们干吗要牺牲?要在这个辛劳的过程里,学会梳理、调整烦乱的心境,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寻求帮助。千万不要边抱怨边做,让自己更累更烦,也让别人内疚不安,那他对待你的方式很可能就是愤怒、抵抗,而非你所期望的安慰、帮助。心理学上称这是一种自然的情绪转移,因为发泄愤怒比承受内疚容易得多。

且不说前面那位老公的对与错,那位妈妈自身心态是不是也有点问题?

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却相对容易。如果那位妈妈那天换种语气跟丈夫说话,会怎样呢?“老公,昨天晚上看孩子我真累了,我看你睡得那么好,都没舍得喊你帮忙。”你说那位丈夫会有怎样的回答?那位妈妈还可以跟老公说:“昨晚宝宝真是累坏我了。你今天能请假吗?不行的话我就得请假。”你说那位丈夫又会怎么说?实际上问题结果都差不多,但是何必因为埋怨、赌气,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弄得大家都不痛快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做没有怨气的母亲(2)

我们女人穿梭于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中。一般女性在三十多岁时社交、工作、家庭都忙碌,容易疲惫,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