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页)

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

……

今之经义论策,其名虽正,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唐宋用诗赋,虽日雕虫小技,而非通古今之人不能作。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廿一史》废。文章无定格,立一格而后为文,其文不足言矣。”

洋洋洒洒五百余字,若是写在方格纸上,也就是一两页的事,然而类似这样的竖条信笺,钟岳用了十来章,写完之后,叠在一起,交到了文征明手中,“请衡山先生过目。”

“这么快?莫不是抄的吧?”

“衡山先生博古通今,自然看得出来是不是晚生抄的。”钟岳心中暗道,开头抄的是《明史》,末尾一段抄的是顾炎武的《日知录》,都是后世之人所作,应该不会看出破绽吧,更何况中间有些地方,还是请罗素立润色修改过的。

文征明捋须细看,良久之后,有些颤抖地放下手中的稿纸,闭目长叹。

“衡山先生?”

“写得好,写得好!老夫可教你小楷了。”

妥了!

他深谙文衡山这种乡试十试不中,最后被人举荐做侍召,还被同僚暗中诋毁,对于官场跟科举八股深恶痛绝的心理,这篇批判八股文的作文,正好击中了文衡山的内心。

钟岳如释重负,有一种学渣作弊成功的愉悦感,等等,什么作弊,是凭本事得来的!

退一万步来说,作为这款游戏的唯一玩家,文征明这npc也是有些小过分了,游戏体验感极差,还让钟岳绕着弯子来获得npc的认可,不过结局是好的,钟岳也就不计前嫌了。

“多谢衡山先生。”

文征明坐定,将长衫放下,“莫要着急谢,既入吾门,有三不应,汝当记之。”

“请先生言明。”

“宗藩不应。”

“中贵不应。”

“外国不应。”

“此三不应,如若违之,必遭天谴!”

钟岳听此文氏三不应,对于文征明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宗藩是什么,宗亲藩王,中贵又是什么,那就是有权势的太监宦官,此二不应,正是文衡山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风骨,也正因为这样的风骨,才让他笔下的字,流芳百世吧。

至于外国,恐怕跟当时倭寇屡犯边境有关。

时至今日,宗亲藩王,权势中贵早已荡然无存,至于外国,钟岳暂时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这三不应,对于他来说,已经是没什么意义了,然而这样的品质,却值得他继承跟发扬。

金农、文征明,这些书家传下来的墨宝,并不仅仅是艺术的细胞,更是民族的脊梁!

“岳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钟岳前阵子也读过论语,现学现卖,也不失为智举。

文衡山抚须长笑,“好,钟小友可有表字否?”

“额,衡山先生,我们那个时代,不兴这个。”

文征明眉头一皱,脸色立马拉下来,“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脸面都不要了?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先生息怒。请先生赐字。”

时代在发展,一些旧的事物在被渐渐淘汰,钟岳也说不上来,这些到底是好还是坏,一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显得有些惨白乏力,精华跟糟粕,谁来判定呢?

“汝作此文,深得吾心。君子不器,行己有耻,就叫不器吧。”

钟岳,钟不器?

听着怎么这么别扭呢?

姓钟的,不是个东西?

额……

第七十八章 贴吧键盘侠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也就是钟岳的祖先。

钟繇原是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

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文征明捋须道:“不器,汝须知,楷书鼻祖,乃为钟繇。”

钟岳一拜,“晚生便是钟繇后人,定当谨记。”

“老夫还是炎黄子孙呢!老夫可傲娇地说出来了?”

“……”

之前被文征明嘲讽成文盲,现在又被怼了一句,钟岳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