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 (第1/4页)

王方忙道:“叶解元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虽然叶春秋年纪小,可是王方绝不敢轻视他。

叶春秋笑吟吟的道:“王先生有没有想过,现如今太白集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王方却是微微愕然了一下,这不是明摆着的吗?优势,当然是太白集和太白诗社的影响力了,当然,也少不了叶春秋的名气。

只是这些任谁都能想到的事,叶春秋要的绝不是这样简单的答案,王方忙道:“还请赐告。”

叶春秋呷了口茶,嗯,老爹坐在边上,听自己像小大人一样说这个,总觉得有些不自在,不过……人既然来了,还是说几句正事为好,叶春秋道:“太白集最大的优势在于销量,而这,才是重中之重。”

销量……王方总觉得这个小大人清澈的眼眸背后,有一种不可忽视的东西,这小解元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呢?

他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没有打断叶春秋的话。

便听叶春秋继续道:“书刊的印刷,我是略知一二的,因为要校对,要拍活字,还要上墨印染,本质上,一本书刊印出来,很不容易。现在市面上的书,大抵都是几百的销量,再多,也不过上千本。王先生,我有一句话想问,是不是一本书印刷得越多,作价越低?”(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四章:我家有一女(第一更)

王方毫不犹豫的点头,他终于知道叶春秋不是说大话,这个小子,居然还当真知道印刷业的门道。

叶春秋所揭露的,是书刊一个实质问题,打个比方,若只是印一本书,可能花费的钱是一百两零一百个钱,可是假若印一百本这样的书,花费也不过是一百一十两而已,因为印刷真正的成本不在于纸张和墨水,而是雕版的活字,这是前期的成本,所以某种意义来说,可能印一本书需要一百两,这是天价,可是印一千本书,自然不可能是十万两纹银,却只需要两百本就足够,如此一来,前者的成本是一本百两纹银,后者的花费不过是一本两百文而已,假若是印刷一万本呢?那可能成本就可以压到五十文了。

王方恍然大悟,印刷量才是真正的优势啊。其实这个道理,他懂,毕竟他做的就是这行买卖,只是平时没有往深里去想而已。

叶春秋笑吟吟的道:“那么敢问王先生,若是有朝一日,某个刊物,一期可以印五万呢?”

五万……

王方为之咋舌,他毫不犹豫道:“若是五万,势必可把成本降到二十文,且不说校对和活字,单说同样是采购油墨和纸张,一月进货一百刀纸和一月进货一万刀的纸的价格是全然不同的。”

就是这个道理,这叫规模优势,也就是说,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廉。

叶春秋抿嘴笑了:“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啊,假若有一天,太白社的刊物可以高达数万,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书籍即便是卖三五十文,照样有利可图,可是寻常市面上的书籍,便是卖三百文甚至是五百文都可能折本,王先生,这个才是我们将来的立身之本。”

想通了这一节,王方有了一种明悟,不错,三五十文一本的书,这意味着什么?销量越高,就意味着成本越低,成本越低,卖家自然也就越低,而同样的书,我卖的价格是你的十分之一,你还有活路吗?

一册书几百蚊,或许许多人会舍不得,可是三五十文,就足以让绝大多数的人所接受了,同样是经义文章,我凭什么就要花费高十倍二十倍的价格来买其他的书,太白集价格如此低廉,就完全可以把其他的书籍彻底的碾压。

叶春秋眼睛看着茶水里的茶沫,慢悠悠的道:“一旦价格是别人的十分之一,这就意味着,江浙的书市里除了太白集,就再没有其他的书籍,所有的读书人想要出书,就需要借助太白集这个平台,便是连那些抄录书的人,只怕也要绝迹了。”

这是一个极为广阔的市场,因为书籍的销量居高不下,这就使得书的价格也随之高昂,因而许多人打了主意,你出了书,我便买下来,然后请人去抄录,这种手抄本也可兜售出去,说穿了,这就是较为原始的盗版。

价格若是能低廉,就连盗版都没有存活的空间了,你想盗版印刷?太白集印刷成本比你盗版的作坊价格还要低廉,你盗版了价格也是太白集的几倍,怎么卖得出去?至于你想手抄,从前书籍价格高昂的时候,你倒是可以花两三百文雇人花费几天时间抄录出一本书来,可是现在书价都三五十文了,你需要花费纸张和油墨,还有如此大的人力成本去抄书,你不觉得你是个逗比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