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部分 (第1/4页)

以反对,事到如今,与其如李公这般反对,反不如参与其中,对商税法的某些值得商榷之处进行指正。

这个理由,颇有些像是温和派的意味,无非就是说,眼下是拦不住了,与其拼命去拦,做这无用功,那就把危害减到最低,全盘否认只是捣乱,有限参与,才可以尽力地挽回损失。

当日,这份报纸的销量开始上扬。

虽然对费宏这样痛斥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却也有一些读书人,渐渐开始深思起来。

是啊,闹下去有什么好处呢?

不但有害国家,还会引发党争,何况就算是各种折腾,就拦得住商税法了吗?

王公……这也是谋国之言啊。

费宏接着上奏,要求廷议讨论商税法。

宫中似乎对此也能理解,也知道若是强推,未必有利,自然恩准。

如此一来,这就有了讨论的空间,而针对这商税法,这费宏也是滑头,而是在报中呼吁读书人寄书信来报馆,表明自己的立场,自己则选录其中一些建言,在廷议之中代为奏陈,好使天子知道,读书人们的心中所想。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费宏收买人心的手段罢了。

偏偏,颇有效果,倒也挽回了一些声誉,虽然激进的人依旧叫骂,却也有一些人,觉得费公行事稳重。

这其实未必就是费宏比李东阳稳重,只不过二人所代表的利益不同罢了,李东阳的背后,是激进反商,且悲愤的读书人,他只能为反而反,否则,那些支持他的读书人,非要炸锅不可。

一场廷议,已是迫在眉睫,针对这廷议,又是满城风雨,谁会管镇国府那档子的事呢。

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富可敌国

对于廷议的事,叶春秋倒是不甚关心的。

因为对他来说,现在的他,要做的事太多了。

现在大明,不,更严格地来说,是整个关外,已经陷入了某种盲目之中,巨大的投资,疯狂的扩张,无数的人力和物力,源源不断地随着海船,或者是陆路,开始出关。

这些都需引导,决不能出任何岔子。

不过叶春秋倒是并不担心商贸过热,眼下这关外,乃至于整个大明,实在有太多太多的chu女地了,有太多太多市场需要开拓,也有着无穷无尽的增长点,让他们烧起来吧,烧得越充分越好,无论是经济危机,还是铁路危机,都距离这个商贸刚刚兴起的时代太远太远。

而廷议,其实都已经在叶春秋的大致掌握之中,王华作为现在的内阁首辅,他的商税法一出,陛下又既然给予了支持,那么就只剩下如何排除阻力了。

在这里头,费宏帮了叶春秋的大忙,若不是有这样的理性派的出现,那么李东阳势必一面倒地带着人反对,这……便是恶性的党争。

可费宏的出现,却将反商的理性派集结在了一起,即便这个时候,他们并不茁壮,却是将一部分的反商读书人分化了出来,最后廷议的结果,极有可能就是,费宏与王华讨价还价,确定一些士人的地位问题,用以来交换商税法的贯彻。

政治本身的目的就是妥协,若是无法妥协,就只能用刀剑去解决了。

在叶春秋看来,他并没有觉得一言而定的方法是最好的,陛下和自己的泰山大人确实需要做出一些妥协才好,做出了妥协,才能让那些失意的人得到安慰,才会令他他们心里不至于因为不甘心,而使他们走极端。

而那些真正的激进反商的读书人,则就不在叶春秋所思考的范畴之内了。

因为一旦妥协理性派和诗社以及宫中,还有镇国府都达成了一致,无论是李东阳还是那些激进反商的生员,都将会被边缘化。

这才是叶春秋当日特意拜访心灰意冷的费宏,要留下费宏,支持费宏的主要目的。

上千年的传统,早已融入了许多人的骨血里,即便商贸发展的好处就在眼前,可是恪守着书本的读书人,也未必肯妥协,既然你无法说服他们,既然他们认为你在祸国殃民,那么该怎么办呢?

与其将他们全部送去你的对立面,让已经成为死敌的李东阳带着这些人处处掣肘你,那不如请一个人出山,让他代表这些读书人,学会妥协,学会讨价还价。

商贾的地位被提高,他们自然是不乐意的,可反对无用又怎么办?那就请个人来和谈,弄出一些折中的方案,提高商贾地位的同时,也给士人一些好处,虽然不至于皆大欢喜,却也能将反对的力量压到最低,最后得到平衡,那么要实践的事情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