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好主意,”哈里斯立刻表示。“这样我们就有了一支由两艘航空母舰组成的不可忽视的打击力量,同他们的编队正面抗衡。‘肯尼迪’号隐蔽在东侧,数百架战术战斗机在西侧,把它们逼进一个三面合围的圈子里。这样实际上就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反潜巡逻能力,这要比其他方案强。”

“‘肯尼迪’号在那里能独当一面吗?”希尔顾问。

“这你放心,”布莱克伯恩回答说。“我们能吃掉任何力量,大概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干掉他们四个编队中的任何两个。马克斯,最靠近沿岸的两个编队由你去收拾。”

“你们这两个角色把这场戏排练了多久?”海军陆战队司令马克斯韦尔上将向作战军官问道,大家哄然笑了起来。

“红十月”号潜艇

总工程师米列克辛把反应堆舱清理干净,然后开始检查渗漏问题。拉米乌斯和彼得罗夫在场,执勤轮机军官和一个名叫斯维亚多夫的年轻上尉也在场,三名军官手里都拿着盖革计数器。

反应堆舱相当大,它容纳了巨大的圆桶状反应堆钢制密闭容器。反应堆虽已停上了工作,但是密闭壳仍然是热的。在反应堆舱的每个角上都画着一个红圈,圈内装着自动幅射探测器,前后舱壁上还挂有好多个。在潜艇上,只有这个舱最干净,钢质的甲板和舱壁都涂上了一层洁白的油漆,一尘不染。原因很简单,即使所有探测器全部失灵,反应堆冷却剂的任何细小的渗漏都能让人一目了然。

斯维亚多夫沿着密闭壳一边的铝梯爬上去,用计数器的活动探计检测每一根导管的焊缝。手提式计数盒上的报警器开到了最大音量,以便舱里的每个人都能听到警报声,斯维亚多夫戴着一副高灵敏度的耳机。这个年仅21岁的年轻人心里很紧张。只有傻瓜在寻找辐射渗漏时才感到轻松泰然。苏联海军中流传着一个笑话,说的是如阿去辨别一个人是不是北方舰队的水兵,只要看他在黑暗处会不会发光就知道了。在岸上这确实是个笑料,但是此时此刻却不然。他知道为什么让他担任这个检测任务,因为他最平凡,最没有经验,是一个最无足轻重的军官。他竭力控制着颤抖的双膝,费劲地检查着所有的反应堆管道。

计数器不是充全没有声音,每当不规则粒子通过电离气体管道发出“咔”的声音时,斯维亚多夫的腹部也随之引起一阵抽搐。每隔几秒钟,他就扫一眼幅射强度刻度盘——没有记录到任何异常情况,一切都在安全范围以内。反应堆的密闭壳共有四层,每层都用几厘米厚的硬质不锈钢做成。四层钢板构成的三个夹层中部装满防止中子和丙种粒子逃逸的物质,第一层中是钡水合剂,第二层是铅板,第三层是聚乙烯。这种钢板、钡、铅和塑料的结合体有效地遏制了核反应所产生的危险成分,只有大约几度的热量能透过这层防护体。目前刻度盘显示出的辐射量比索契海滩上的幅射量还要低,这使他大为放心。检查结果,只有一只灯泡附近的辐射读数稍高一点。上尉脸上露出了微笑。

“同志们,幅射读数全部在正常范围以内。”斯维亚多夫报告说。

“再检查一遍,”米列克辛命令。“从头开始。”

20分钟以后,斯维亚多夫作了同样的报告。这晚他已经被聚集在反应堆舱顶部的热空气烤得汗流浃背,手脚都累酸了,狼狈地爬下了梯子。

“抽支烟吧。”拉米乌斯建议说。“干得很好,斯维亚多夫。”

“谢谢,舰长同志。舱顶的灯和散热管太多,热得很。”上尉把计数器交给米列克辛,下方的刻度盘记录了累计辐射量,也在安全范围以内。

“可能有些剂量计受过污染,”总工程师说,满脸不高兴。“这绝不是第一次了。一定是工厂或者码头供应处的一些家伙干的恶作剧,我们那些苏联军事情报总局的朋友们真该好好地调查一番。‘破坏分子’!开这种玩笑的家伙应该尝尝子弹的味道。”

“也许是,”拉米乌斯笑道。“记得‘列宁’号发生的那次事件吗?”“列宁”号是一艘核动力破冰船,因为反应堆出了事故,在船坞里困了两年,无法使用。“船上的一个厨师有几口结了厚垢的平底锅,一个工程师简直是个疯子,建议直接用蒸汽去清洗。这个白痴走到底舱的蒸汽机前,把平底锅放在一个检验阀门下,打开了阀门。”

米列克辛转动着眼珠说道:“想起来了!当时我还是文职工程师。厨师是船长请来的,是个哈萨克人——”

“喜欢马肉就荞麦粥,”拉米乌斯说。

“——那个傻瓜对舰艇一窍不通,结果自己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