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一支绩优股来对待,等候那个美丽的时刻,宋国有变,扶持公子冯回宋国,然后以恩公自居……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首鼠两端,任何一种方式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前者能够马上收效,可是后者仿佛收益更大,政治谋略有谋一时的,也有谋一世的,郑庄公这位重量级的选手,显然会选择难度更大的、收效更多的,那就后者吧!

结果出来以后,郑庄公立刻跑到驿馆去看望正在大吃大喝的公子冯,进门前他不忘把头发搞乱些、衣服上再弄些灰尘,一副急不可待要见贵宾的模样。一进门,公子冯看着这个三分国君七分乞丐的模样,不知所措,看着惊愕的公子冯,郑庄公寤生激动地大叫道:“哎呀!我的妈呀!贤弟你可受苦了!寡人才从楚国赶回来……”在旁人的提醒下,公子冯才意识到这就是庄公,于是他憋了很久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自己真的委屈啊!面对郑庄公同情到心绞痛的神情中,公子冯已经被他深深地收买了,于是他的流亡生涯终于看到了曙光!

第六章 宋庄公(二)

第六章 宋庄公

(二)

公子冯政治避难到了郑国,然后生活就过得很滋润。

但是关于公子冯到郑国的性质,算不算政治避难?值得讨论。历史上只得讨论的事情那就多了,比如这一桩,《史记》上说是宋穆公因为放弃了儿子,选侄儿继承国君位子,所以宋穆公又让子冯到郑国去的,那么这就应该是外交特使的身份了,而且子冯到郑国就是在自己父亲死之前的事情。如果说这是一种政治避难,那么就应该是宋穆公为自己儿子安排的避难。那么宋穆公选择侄儿的事情就是他的一种自私表现了,或许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不服,或许他知道子与夷不能容下自己的儿子,那么这样做就是合理的,但是选择郑国这样一个风头正劲的国家作为自己儿子的容身之处,那是不是准备了一种后手呢?如果这个成立,上一节我们关于宋穆公的判断就有点误解了,反而此人愈发自私了,为了自己的名声,已经到了机关算尽的地步。联系上下来看,宋穆公是怎么也不具备这样的智商的。

然而《左传》的描述又是,宋殇公继位以后,公子冯就立刻出奔郑国。用的是“出奔”一词,这个出奔能否理解成逃跑、流亡之类的呢?没有史书记载宋殇公子与夷继位后立刻展开了对堂弟子冯的迫害,但是后面和卫国等国一同去攻打郑国的事情,足以证明他的心里忌惮着这个君位唯一的竞争对手。所以,公子冯政治避难这一说是可以成立的。爹死了,本来自己的国君地位被堂兄占了,也许在此事被宋穆公提出的时候,公子冯就一副大不满的样子,四处哭天喊地,求爹爹收回成命。所以他的不满情绪是举国皆知的,这就构成了宋殇公的心病,公子冯也很清楚这样的事情当初自己没有低调处理,不但没有扭转老爸的想法,反而让堂兄心里埋下了迫害的种子。作为他们这样的贵胄公子,身边都会有一批押宝的政治闲人,看着公子冯最大的靠山宋穆公倒下,一部分人会马上倒向宋殇公一边,另一部分就很压抑也很敏感地奉劝自己的投资公子冯出奔,然后等待有峰回路转的机会,于是公子冯的出奔也就成了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必然。

郑庄公这个大政客,不会作没有回报的投资,既然收留了公子冯,那么他就一定会严密地保护自己的私有投资,同时也很关注宋国这个巨大的投资前景。正因为他看到了宋殇公这个人的各方面确实性价比太低,所以他才选择了公子冯。那场五国伐郑的战争,起因确实是卫国的州吁发动的,但是去充冤大头的就是这个宋殇公。卫国在作统一战线工作的时候,统战部部长、卫国总参石厚就特意派口才很好的宁诩前去游说宋殇公,专门给宋殇公提到:“宋穆公虽然能够和上古尧舜一样,传位给贤者,但是公子冯可不像他爹啊,他心里可恨死你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弄得人家只有在国外成立流亡政府,而且郑庄公接收他、善待他,其用心可不一般了,现在郑国越来越强,说不准哪天就利用公子冯的名头,带兵打进你们宋国,然后以前受过穆公老爷子恩惠的人们想起恩公的儿子回来了就亢奋,三下两下就让阁下也去政治避难一下……所以说啊,我们卫公好啊,什么事情都是先为别人着想,首先考虑的还不是邻居宋公您的君位啊!这次###郑国说白了,就是要为了您除去这心头的刺哪!”

听宁大说客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过后,宋殇公眼眶湿润了,他没想到啊没想到,世上还有这样关心他、为他着想的好人!接连发出多次:“世上还是好人多!”的感叹,于是猛然决定随同卫国一道攻打郑国。你就别装了,殇公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